照顧再就業 提升續航力

by 張筱嬋

照顧者均均(化名)照顧失能父親7年,在父親回天家後,她每天都悶著家中,足不出入,在先生和家人的鼓勵下,才提請勇氣報名照顧咖啡館「中途職場實習計畫」。她說,完全沒想過竟然能夠順利完成三個月實習課程,在這個過程中,透過家總社工的陪伴與協助,在104人力銀行專家引導與評估,「給我了個再度就業的好方向,現在我在咖啡店上班,重新邁出我的新人生,此外,我發現我更有自信了」。

阿佑照顧因跌倒意外而造成行動不便的媽媽長達10年,阿佑在心理師的引導下說出:「當時我在外地工作,媽媽為了照顧我陪著我到外地去,那時不慎在家跌倒失能,如果我堅持不讓媽媽陪,說不定媽媽現在還好好的,雖然我很想出去工作,但還是很恐懼,不知道高齡96歲的父親會不會也可能在家發生意外……」在得知阿佑重返職場的困境後,社工逐步開始協助他,除了安排心理協談服務外,也協助阿佑運用長照服務,申請居家服務,陪伴完成實習課程。阿佑分享:「以前獨力照顧媽媽真的非常辛苦,也不知道運用服務,現在的我,除了照顧家人的責任,也可有一部分的我為自己而活。」

家總指出,勞動部中高齡就業專法規劃瑕疵,未與長照服務銜接,甚為可惜。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照顧的悲傷與失落比就業媒合更為重要

中途職場實習計畫以三個月為期,設計第一個月「重整情緒」,第二個月「進行個人職涯與產業人才需求」分析諮詢,第三個月指導撰寫履歷及求職文件等作業流程,鼓勵仍有就業能力的「畢業照顧者」走出照顧憂傷、重新熟悉與人群互動,加強重返職場的準備與信心。

然家庭照顧者以中高齡者為主,從過往服務經驗發現,現有的職業媒合與職業培養並未設計出符合中高齡就業的需求,其中中高齡就業可能需要對自我特質與能力重新的認識和評估,對環境趨勢與職場脈動也得要重新建構,才能找到新契機。而對於家庭照顧者而言,這些更是重要且必要。

此外,有別於一般中高齡二度就業,家庭照顧者在重返職場更需要心理支持和協助,在長期照顧後,常常表現出較低的自我價值與自我肯定,甚至即使結束照顧工作,卻沒有處理好其內在失落感與悲傷情緒等,而此非一般就業諮商所能處理的議題範疇,或一線工作人員對此議題的陌生或不夠敏感而往往忽略了,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推動的照顧咖啡館「中途職場實習計畫」就是看見了這個難題。

勞動部中高齡就業專法規劃瑕疵,未與長照服務銜接

根據家總調查,58%在職照顧者平均年齡落於40-60歲間,勞動部日前甫提出「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專法(草案)」,希望能夠維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權益,協助在職者穩定就業,促進失業者就業,支持退休者再就業,建構友善就業環境。

然現有法規內容卻以跳脫「年齡歧視」為主,對於中高齡者在就業期間或再就業過程中,有可能碰到的長期照顧問題,在法案中卻沒有相關配套措施,未能與衛福部所推動的長照服務銜接,甚為可惜,此亦為家總在推動在職照顧者議題覺得尚可多著力之處。

(作者為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