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by 劉心慈

書名:回家─結構派大師說家庭治療的故事
作者:米紐慶
譯者:劉瓊瑛等
出版:張老師文化

說故事

這是一個結構派家族治療師─米紐慶晚期的作品,為何稱之於「晚期」?除了當然是因為它是一部米大師晚年的著作之外,它也是米紐慶從小到老,他自己的一個生命故事。

本書光看章節的編排,就很令人急於想到探索各章的內容,從第一章開始,米紐慶便自我坦露了他的原生家庭,以至於他學習的一個過程,如何從一個小兒科醫生,在大時代背景的影響下,(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與難民、破碎家庭的相遇,而使得他轉型成為一個協助兒童心靈更多的兒童精神治療師。

多年與受苦兒童相處後,在他四十歲開始,展開了更複雜的與兒童的治療關係─成為一位家族治療師。而米紐慶在其後的這三十年(如今他已七十歲),完全投入家族治療的旅程。

在本書中,他先清楚的用了幾章的篇幅介紹了「結構派家族治療」的觀點,是企圖使家庭在這樣的分析中,看到原有的固執、連結與生存的模式,並在此結構中觀察家庭成員如何彼此的互動、如何的猜想、及編造個人所認為的「家庭故事」,米紐慶認為,其實並非是家庭出了什麼毛病,而是被困死在一個結構裡,才成為了窮途末路。為了延伸家庭對未來的選擇,結構派家族治療展開了尋訪家庭中互動的模式,是比去聽家庭中的溝通內容更重要掌握這個家庭的訊息,也因此米粈慶為家庭的困頓打開了一些可能性,這是結構派家族治療的重要發現。

開始了故事

首先,米紐慶介紹了與他相伴的妻子,進入婚姻生活給他帶來的不同,從「只有我」進入「我和你」的過程中,去尋找、認識彼此,並從對方的觀點去審視原來自己所持有的認為與理解,重新得到了全新的詮釋。

米紐慶並不諱言自己與妻子相處的爭執與困難,但也從不吝於讚許妻子對他的人生路上的幫助與帶給他美好的時光,甚至坦承自己人生經驗的有限,有時也需要從個案的生活經驗中,協助他完成更多的治療探索。

接下來,米紐慶用四個大項目來說故事,這些故事是他曾經處遇的個案,從夫妻關係開始、父母和子女;再婚到最後一段的年華逝去,呈現了結構派家族治療的樣貌,以及米紐慶對人的熱情和對生命的關心。

而我最想分享的,是有關父母和子女的部份,一篇名為「丟掉拐杖」的家庭故事,相信這是大部份的人,經歷最深刻、最緊密的階段。

這是描述一位少女患了癱瘓症,但是米紐慶發現,這少女只是用了一種身體的殘敗來表達對父母關係的抗議,與對父母的依賴,米紐慶成功的看出這對父母的原生家庭如何干預著這對夫妻,甚至在女兒的身上延展了這項跨代的遺傳,經過米紐慶對此家庭細膩的觀察,找出這個結構的順序,打開了這個家庭仍有的選擇,並戲劇且象徵性的交給少女一隻枴杖,要少女不再進入父母的婚姻,也要母親自己學著獨立來保持與原生家庭的界線,邀請這對父母更彼此關心,而女兒自然不再想多管父母之間的閒事,當米紐慶把拐杖交給少女,要她把對父母的依賴與擔心放在枴杖上,自己學走路的時候,也是為這個家庭啟動了新的樣式。

少女其實並沒有癱瘓,也愈來愈能享受自我的生活,不再為父母憂愁,但米紐慶向她要回枴杖時,竟遭到拒絕,但米紐慶深知,這少女終會放下這倚靠,做自己的決定。

巫婆的醞釀VS女性主義

家庭治療的理論,事實上是源於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論,過去諮商治療的重點,幾乎都在以個人為主要中心為其基本的信念,而米紐慶卻莞爾表示,佛洛伊德卻來破壞這個信念,他打開了我們的視野去看到巫婆醞釀出來的「潛意識」,然而,不同的是,結構派家族治療沒有那麼強調家庭是一個迫害力,是必須對某一個家庭成員進行這個家庭的解組,才能對付問題;反而是發展如何在整個大的家庭系統下工作,看到彼此,但也支持、鼓勵每個成員在家庭中進行成熟個體的分化。

但是,如果我們再多一點觀察米紐慶,或是更多的家族治療者,卻會發現,這樣的家族治療,父親角色通常成為家庭的主軸,任何的治療歷程都顯示,父親永遠會是重要的人物,而米紐慶卻又常能在治療的過程中,成功的與家庭系統的「父親」們打成一片,這點說明了若在進行家庭的失衡歷程時,往往也會偏袒男性,而忽略了女性。

因此,在女性主義的觀點下,也許會支持結構派家族治療的巨視觀點,是以整個社會的、家庭的大系統去看到影響個人的層面,但是,同時也強勢的強化了父權的文化,使得女性利益被屈從,附屬在男性利益的權力關係中。

感動與成長

而也許,就是因為結構派家族治療的觀點,並不是拆散整個家庭,而是找到家庭中互動、隱藏的溝通訊號,再來澄清彼此的角色,再重新給付每一個家庭成員一處自我發展、自我成熟的空間,學會如何適當的仰賴與自主的信念在吸引著我。

特別是,他以一個猶太籍的身份出生在阿根廷,又在美國東岸的貧民窟中,發展自己的治療計劃,全心供獻在弱勢族群當中,並且勇敢的向大環境提出社會結構、醫療系統對人的擠壓,挻身為社會正義做出不同的別派學者的改革,都是令我感動與驚嘆的。

米紐慶就像是個說著家庭故事的老爺爺,他以半回憶錄的方式來完成這本書,少了艱深的專業理論,卻多了許多幽默、坦誠與溫暖,我在閱讀的同時,也經歷了許多與自己經驗交會的時刻,並知道,我的每一個部份,每一個回憶,我現在的身份,都代表了我自己家庭的故事、期望與自我的展露,而我,是充滿珍惜與感動的。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