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婦運迎向未來
by 蘇芊玲
今年(2004)八月,我和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幾個代表,一起前往澳洲西岸的伯斯(Perth)參加大學女性國際聯合會(IFUW,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第二十八屆的年會。事實上,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該組織三年一度的年會,上一屆是2001年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
大學女性國際聯合會創立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在上個世紀初,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仍屬極少數,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一群加拿大、英國和美國擁有大學學位的女性,深感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應該團結起來,為促進國際友誼、合作與和平負起責任,因而於1919年發起創立了大學女性國際聯合會這個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NGO)。
二次戰後IFUW擁有了更多會員,亞洲的日本、韓國也都在那個時期加入。六○年代之後,受到婦女運動的影響,IFUW除了持續其原初的關切,也致力於消除性別歧視、為女性打造更美好世界的目標。IFUW的會員本身都是受過大學以上高等教育的女性,特別強調教育的重要性,深信教育是提升婦女力量的不二法門,也是達成男女平等社會最有效的手段。
IFUW的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目前擁有來自世界七十多個國家、大約十七多萬名的會員。每三年輪流在各國舉辦年會和研討會,其目的除了聯繫會員感情,促進合作,更重要的在於檢視前一個三年大家的努力成果,並訂定出新的主題,作為下一個三年共同努力的目標,譬如,2001-2004年之主題為「人性化的全球化:培力女性」(Humanizing Globalization: Empowering women),而本屆的主題則為「女性:改變的動能」(Women: Agents for Change),分別從教育、資訊、安全與和平三方面著手。從這些主題,可見其清楚堅定的女性視角與立場。
兩次參與IFUW的年會,有一些感想與台灣婦運姊妹分享:
婦女運動的本土札根與世界接軌
台灣的婦女運動起步雖晚,如從呂秀蓮新女性主義時期算起,也有三十多年的歷史,解嚴後的近十幾年更見蓬勃發展,如今雖小有成果,但仍較侷限於都會、中上階層,今後於基層、草根方面的組織與落實工作仍有待加強。
此外,台灣因過去長久特殊政治社會因素的影響,與國際社會隔絕久矣,令人遺憾。此次,台灣代表發表了三篇論文,其中一篇介紹六月(2004年)甫通過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另一篇介紹高中同志教育的實施狀況,令各國與會代表印象深刻。事實上,台灣的婦女運動,在修訂/制定法律、推動婦女參政、女性研究和性別平等教育等各種議題上的努力,累積了不少成果與經驗,應該積極與世界接軌,和各國婦女分享,並共同攜手,創造全球化與地球村的積極意義。
台灣非政府組織NGO’s的定位與運作
IFUW積極參與許多聯合國和國際性的組織,為提升婦女各方面權益不遺於力,做出許多貢獻。以目前國際情勢而言,NGO非政府組織扮演了愈來愈重要的腳色,近幾年來,台灣對非政府組織的定位與運作也有許多討論。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公民,能夠支持具改革理想與熱情活力的非政府組織;而非政府組織本身如何與政府互動,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都是我們應該持續思考和努力的課題。
高科技/全球化的發展VS.婦女福祉與社會人文發展
高科技與全球化已是目前不可抵禦的世界潮流,從女性以及婦女教育的角度看全球化議題,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討論與思考。高科技與全球化的發展如何能夠實際造福女性,是一個重要的議題。高科技與全球化的發展,對於社會人文的發展也造成極大的衝擊,後者一向也屬較多女性投入的議題。這些種種,都有待我們積極思考因應之道。
培力女性與世代傳承
IFUW深信教育是培力女性(empowerment)最根本有效的方式,如何透過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管道,提供女性教育機會,排除女性受教育的障礙,發展無性別歧視的教育環境,開發遠距、虛擬大學等學習機會,都是可行之道。台灣這幾年無論中小學的性別平等教育、大學的相關課程與師資培訓,空中大學與社區婦女教育,都已有進展,但也還有不少值得努力的空間。
IFUW因歷史悠久,三分之二以上的會員年齡都在五十歲以上。儘管已步入中老年,她們依然活力十足、深具理想,對女性議題有高度認同感、對世界局勢也有深刻的看法。
近年來,IFUW深感世代經驗分享與傳承的重要,故於每次年會都特別設計培訓年輕會員的課程,並賦予年輕會員重任。台灣的婦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一代代如何接棒繼續努力,需要我們有更多的想像力和行動。
(本文經作者同意,由主婦聯盟基金會提供,作者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