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性參政亞洲第一,就性別平等了嗎?
by 江妙瑩
台灣不僅有民選女性總統,2020女性國會議員比例提升為41.59%,亞洲居首;聯合國婦女組織與國際國會聯盟近期公布的全球女性參政圖表,卻未獨立列出中華民國,還將台灣與中國視為一體,遭到台灣駐紐約辦事處在推特上留言抗議(見 聯合國忽視台灣女性參政成就 駐紐約辦事處抗議);消息一出,網友群起憤慨,甚至有政治人物發起「到聯合國婦女署臉書專頁留言抗議」行動。每4名立法委員就有1名女性,女性參政比例提高,就代表政治場域性別平等了嗎?
2020年的婦女節前夕,婦女新知基金會與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合辦「性別平等與政治改革之回顧與展望」圓桌論壇,討論國家性平機制、性別主流化、性別專責機構、女性參政、未來性別平等與政治改革的方向,與會者包括台大政治系教授黃長玲、政大政治系教授楊婉瑩、現任立法委員范雲都針對政壇裡的性別歧視現象進行反思及討論。
細數台灣女性參政成就,女性總統蔡英文、2018年選出7位女性縣市長史上最高、各縣市女性議員比例33%,以及今年女性立委達到4成以上比例,不僅是亞洲第一,也是全球排名第16名。黃長玲研究發現,使用婦女保障名額當選的比例正持續下降,以2018年地方選舉為例,完全沒有因為婦女保障名額而當選的女性議員,反倒是最基層的鄉鎮市民代表使用到,但比例也非常低,僅有3.2%的女性因而當選。她進一步指出,婦女保障名額制最大的效應不在保障女性當選,而是促進了女性參選,這可由歷次選舉女性參選人增加可以看出來。
另外,黃長玲也提到政黨提名不分區立委名單的性別現象。2008年以後實施的國會選舉制度,除了立委席次由原先的225席減半至113席,任期由3年改為4年外,還把選舉方式改制成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一為區域立委選票,另一則政黨選票,政黨票的參選人,即各政黨所提名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為彌補區域立委的不足,各政黨多強調其不分區提名人的多元代表性。
由民進黨的第一次不分區名單來看,黃長玲發現,所有要代表多元性的人選都由女性承擔,男性只要代表他是資深政治人物即可,「這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與會的楊婉瑩也回應黃長玲的研究指出,女性的參政率能否提升,關鍵還是在於政黨的提名與否,她以第2屆女性立委當選率10.61%,乃至第9屆的31.51%,她發現,女性競爭力高於男性,每10名女性參選就有4~5名當選,男性大概為3~4名當選,她主張各政黨應該多多重視女性的高當選率現象,「可惜國民兩黨的提名策略一直在變」楊婉瑩觀察說道。
國會殿堂有41%是女性,代表政壇性別平等了嗎?對新科立委范雲而言,她認為還是一個對女性參政充滿性別議題的過程,她觀察到有性別歧視、年齡/顏值歧視以及性騷擾等三障礙。她指出,同樣條件的男女,女性永遠比男性面臨更高門檻,要有更好資歷、年資,才證明他是有能力,這是很明顯的性別歧視。有色人種、同志都有相同問題。
在年齡/顏值歧視部分,范雲說,當她談論30年前野百合學運歷程時,卻有兩位男性對她說:「不知道你這麼老了!」也有媒體側寫她,標題竟是「高年級實習生」!不分區平均是56歲,自認在中間值的范雲,不滿被認為這麼老,「男生的話會嗎」?她指出,年齡、外表形象對女性特別嚴苛,「女性要更有力量面對,這難道不是歧視?」
再來,她說,性騷擾形式有很多,永遠來自敵意陣營,她舉例,某位很漂亮的女性候選人拍泳裝照,就有人跟她說:「怎麼不拍下面不穿的?」於是她控告對方性騷擾,這是屬於語言性騷擾。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天女助理和她說,有個支持者在她面前不斷罵范雲是婊子,助理很難過,不知道怎麼面對,因為需要他的支持只能忍受。
要破除政壇上的性別刻板印象,與會者多認為需要鼓勵更多女性參政,包括落實政黨補助金提撥一定比例培養女性參政人才、推動增加不分區席次以強化國會多元代表性與議事專業性、1/4婦女保障名額可望修法朝向1/3性別比例原則等改革目標[1]。
[1]資料來源〈2020婦女節活動【圓桌論壇】──性別平等與政治改革之回顧與展望──女性參政‧性平機制‧性別主流化會議手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