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綠紅/誰來照顧~28位男性照顧者的真實案例

by 林綠紅

長照的領域中,一向女人多於男人許多。女人因為較長壽,失能、失智的風險高,需要照顧的女人多,而照顧者,不論是家庭照顧者或照顧工作者,也是女性多於男性。要說長照是「女人照顧女人」的領域,一點也不為過。

關注兒子作為隱形照顧者的議題。Photo by Matheus Ferrero on Unsplash

男性家庭照顧者的不同視角

從性別平等的角度來看,這是個亟待翻轉的現況。 例如,2018年7月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第三次國家報告審查委員會結論性意見與建議第52點即建議:「政府持續努力促進女性參與勞動市場和減少性別隔離,不僅提倡傳統男性為主行業雇用女性,如資訊通訊科技、科學、數學、科技等產業,亦提倡傳統女性為主的行業雇用男性,如照顧、教育領域。」這時候看到平山亮《我是兒子,我來照顧:28位兒子照顧者的真實案例,長照路上最深刻的故事》(以下簡稱「我是兒子,我來照顧」)一書,從男性家庭照顧者的角度,看到另一種不同的視角。

如書名,作者平山亮訪談了28位照顧自己父、母親的男性家庭照顧者,由於透過社福機構、醫療機構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引介,被照顧者多有使用日照或居家照顧等長照服務。但是,日本雖有介護保險,但是社會保險提供的長照服務,仍不足以支持有長照需求的父母自理生活,特別是失智症的父、母,最終仍仰賴家屬照顧。當然,配偶、女兒、媳婦等女性家庭照顧者仍然是大宗。

隨著人口老化與人口結構的變遷,兒子照顧者逐步增加。然而,兒子照顧者在日本社會卻承受不少的偏見,作者提到日本大眾文化中將「兒子照顧者等同於有問題的照顧者」,認為兒子照顧者較容易出現老人虐待、照顧殺人等情況。作者提到,「這樣的負面印象很可能引起惡性循環。兒子照顧者如果因害怕偏見而躲避,將會孤立自己,然而正是因為處在那種孤立的狀態,才會產生虐待。如果平時只有自己和被照顧者兩個人,在與外界隔絕的狀態下,照顧時形成的不滿和鬱悶日積月累,最終會把矛頭指向近在眼前的被照顧者。」(引,序言)

其次,另一個偏見也是兒子照顧者壓力的來源,與台灣相似的性別文化,照顧長期被認為是「女人的事」,兒子照顧者承擔起父、母照顧責任時,不免面對親戚、鄰里的異樣眼光。如因照顧離職,更因違反了社會對於男性在職場上應有事業心等性別刻板印象的期待,而備受壓力。

兒子作為家庭照顧者的隱形照顧議題

工作與家庭/照顧平衡這個常出現於女性育兒階段的議題,在兒子照顧者身上同樣是個難題。特別的是,男性在職場上不容易說出自己照顧父、母所承受的壓力,似乎這是個不適合出現於職場公共場域的私事,更不容易得到同事之間的支持力量。就如同日本媒體常以「隱形照顧」稱呼這群家庭照顧者,在兒子照顧者身上,更加隱形,似乎是照顧者的身份與「男性」並不相襯一般。或許,也因為勞動制度上對於家庭照顧者的支持並不足夠,兒子照顧者寧願隱形被當成「非照顧者」,作為身份上的喘息空間。

作者在討論兒子照顧者在職場的拉扯時,提到「職場上的兒子照顧者基於各種理由,掩蓋了自己照顧者的身分。這是在「轉換心情」,防止自己過度埋首於照顧,同時是一種不讓自己被當做「少數族群」的表演。此外,這也是為了能夠跟其他男性肩並肩、像「非照顧者」一樣工作的努力——他們就像沒有背負照顧職責似地當個「一般」的上班族。」(引,第五章)

日本兒子照顧者的處境/困境,如書末由日本女性主義者上野千鶴子撰寫的解說──另一種「男性學」一文所批判的「在家做著『女人工作』的兒子照顧者,必須裝得好像沒有這回事……回頭想想,不只是照顧,就連育兒也一樣,男人總是會裝出『好像沒有家庭責任的樣子』(這種情形叫做 like a single),不是嗎?只要踏出家門就一派輕鬆,裝出一副沒有任何家累的『單身漢』模樣,『不讓』職場上的人看到自己在育兒或是照顧父母」。根本上,兒子照顧暴露問題是「社會性別不對等」的結果。

讓兒子照顧成為男人學習、甚至變成「一個男人」的歷練場所

台灣與日本對照顧的性別分工有很相似的社會文化,依衛生福利部2017年老人狀況調查主要家庭照顧者調查報告[1],主要家庭照顧者以女性較高,佔60.98%。不過,子女作為主要照顧者時,則兒子的比例高於女兒,主要與臺灣社會老人多與兒子同住有關。

據學者鄧桂芬、李玉春等人[2]近期針對民眾使用長照2.0情況的研究,亦呈現主要照顧者以女性居多情況,但隨著人口結構老化與社會變遷,以及女性就業等趨勢,男性照顧者的比例亦有增加的趨勢。而相較於女性照顧者,該研究發現男性照顧者較不願意向外尋求正式照顧幫忙,使用長照2.0者比例較低 。不願尋求幫忙、較容易因照顧而孤立,恐怕與男性固著的男性形象有關。至於是否面對如日本兒子照顧者的處境,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如何改善男性家庭照顧者的困境?上野千鶴子於前文〈另一種「男性學」〉的結論說道:「我認為,如果兒子照顧(父母),能成為男人學習、甚至變成「一個男人」的歷練場所,是再好不過的。因為不管怎麼說,兒子照顧者就跟父子家庭中的父親一樣……」是啊!一個不再受限於「男主外、女主內」刻板性別文化的男性,才能突破男性家庭照顧者的困境。不過,就整體的照顧制度而言,仍然需要有支持所有社會成員在工作、家庭/照顧平衡的良善制度才是,畢竟不論是否生養子女,但我們每個人都是誰的兒子、女兒,總有出現需要照顧父母的那一天!

[1]衛生福利部106年老人狀況調查主要家庭照顧者調查報告

[2]鄧桂芬、李玉春、楊哲銘、黃國哲:台灣家庭使用長照十年計劃2.0的相關因素。台灣衛
誌2019;38(5):521-536。

了解綠紅更多的斜槓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