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打亂學習節奏,什麼是孩子最重要的事?

by 邱嘉緣

2021 年 5 月到 8 月 COVID-19本土疫情爆發的三級停課期間,是很多人難忘的一段日子。只見家長群組瘋傳線上學習懶人包:故事、手作、英文等五花八門的影音素材。而老師更使出渾身解數拍攝教學影片,希望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標。

照顧菜園培養孩子對環境的關心。高雄市鳳山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提供

然而,到底我們希望孩子不能停止的學習是什麼?而當疫情將學習步調打亂時,也讓我們重新檢視:什麼才是面對學習最重要的事?

日常情境中,培養解決問題的態度

鳳山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在學期初,老師便引導大班孩子們討論自己的畢業挑戰。他們覺得上小學最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隨著孩子的好奇,課程一路從認識病毒,到發現不生病的方法是清潔消毒和增強抵抗力。

然而,遇上了停課,畢業挑戰該怎麼繼續進行呢?

彥伶老師說明:「平常就會鼓勵家長參與,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就請他回家問,或是一起查資料,再把答案帶回來分享。」停課期間,老師透過電訪和社群平台與家長保持聯繫。最後由孩子們票選出在家可以做的四大畢業挑戰:製作手工肥皂、自製清潔劑、跳繩30下、仰臥起坐30下。

彥伶老師表示重點不在成果,而是培養過程中勇於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家長的引導,有孩子分享挑戰跳繩失敗,探討可能是體力不夠,要再多練習。也有孩子發現:「仰臥起坐時,手放在胸前起不來,但手放在頭後面就成功。」

幼兒園的孩子帶著弟弟妹妹打蛋。高雄市五甲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提供

回到學校以後,從照顧自己到照顧環境

如果走進五甲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教室裡,會看見有孩子在烹飪區洗菜、拿著真刀切水果、在卡式爐上熱油煎蛋;在數學區,則藉由錢幣遊戲,玩起扮演買賣,也學習對數字、大小和加減概念的應用。

五甲的教養理念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照顧自己、與他人合作和關心社區及環境」。孩子一早到園所,便會拿掃把掃庭院、照顧菜園和動物;學習區操作完,老師會請孩子一起收拾,將教具歸位;午餐時,孩子自己盛飯、夾菜。有家長分享自己 3 歲孩子的改變是:「以前吃飯都要阿嬤幫,現在會說『我自己舀湯就好了』」

園長翁素美說:「比起認知型的課程,我們更著重生活技能的培養。」停課期間的其中一項畢業挑戰是做家事,從家長回傳的影像中,看見孩子自己摺被子,仔細的從晾、收到摺衣服;踩著板凳在流理台前洗玉米、切紅蘿蔔,手握鍋鏟專注的炒菜。生活能力無法速成,得透過在園所跟回家後的持續培養。

孩子到社區公園環境清掃。高雄市五甲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提供

玩,都是培養能力的養份

看起來孩子都在玩,但其中蘊含了多元的能力培育:剝蛋殼是練習小肌肉運用、從雞蛋生熟變化中經驗科學概念、一起煎蛋學習團隊分工合作。

這些能力為什麼重要?畢業班家長回饋:「比起從書上學知識,在玩樂中學習生活能力,反而能培養自我照顧和生活素養。而幼兒園開放式的教育,讓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了國小比較穩定,更能發揮自己。」

照顧好自己、協助他人、參與社會和關心環境,在後疫情時代顯得更重要。非營利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是在孩子心中種下一輩子受用的態度和帶得走的能力。

(作者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發專員,本文節錄自自《相遇婉如照顧網2020~2021》年刊,原標題「疫情時代的非營利幼兒園:繼續玩、繼續生活、繼續學習」)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