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食教育行動:種下一顆惜食的善種子

by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根據聯合國統計,光是食物浪費造成的碳排放就佔了全球的 8%,在氣候變遷嚴峻的環境下,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人人都是惜食生」惜食創意行動計畫為解決剩食問題,開放給全台「惜食教育」推廣者,從自己的生活、校園或是社區開始,推動食物不浪費、低碳飲食的課程與行動。第一期徵集活動由鹿東國小「種下一顆惜食的善種子計畫」以及針對偏鄉學生的「惜食運動的思維與跨域學習計畫」獲選,並預計於暑假開始進行教育行動。

「人人都是惜食生」行動計畫為解決剩食問題,開放給全台「惜食教育」推廣者,從自己的生活、校園或是社區開始,推動食物不浪費、低碳飲食的課程與行動。Photo by Jimmy Dean on Unsplash

國小開始的惜食素養:種下一顆惜食的善種子

「種下一顆惜食的善種子」是由鹿東國小營養師施沛君發起的惜食教育行動。施老師長期於學校推動惜食宣導,這次則希望透過一系列的課程,讓鹿東國小的孩子了解剩食產生的不同階段(如:生產、運輸、銷售、烹調、丟棄),並思考、學習如何減少剩食的產生。老師希望可以從學校營養午餐造成的剩食著手,除了鼓勵孩子們養成不浪費的習慣,也在暑假作業中鼓勵親子一起透過食材料理的發想,設計出美味又營養均衡的食譜。最後也會將合適的食譜分享給學校廚工,希望透過偶爾調整午餐菜色,讓孩子更有意願把碗裡的菜吃光。

本次計畫也會透過給學校老師的培訓課程,讓老師們也能認識糧食的議題,並在不同課程與生活教育中,把氣候變遷與低碳飲食生活的議題傳達給學生。參與課程的孩子會先簡單地記錄家裡一個週末會丟掉的食物種類以及大致的量,讓孩子更清楚自己在生活中造成的食物浪費,並找到不同的方法避免剩食的產生,進一步將校園惜食素養落實於家庭生活。

至台東的惜食教育:惜食運動的思維與跨域學習

「惜食運動的思維與跨域學習」是由飲食教育工作者工作者鄭婷如精心設計的惜食教育課程,這次預計與「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合作,將飲食教育帶給偏鄉學生,也透過食物浪費的議題,帶入解氣候與環境的問題意識。課程包含認識當季當地飲食、慢食運動、惜食料理實作、食物保存等方法。每堂課都希望能結合貼近生活的情境與當地實際遇到的飲食浪費問題,從營養、廚藝、知識的層面,讓個人生活與物資捐贈產生的剩食,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法。課程最後也會讓學生把自製的惜食食品分享給當地社福機構長者,除了傳達一份關懷,也讓剩食找到更好的循環利用方法。

偏鄉因為物資來源不固定,可能造成的食物浪費也與城市有所差異。「惜食運動的思維與跨域學習」著重在培養良好的飲食觀念、解決當地問題的創意,以及社會與環境的公民責任意識來解決當地的剩食問題。

我們非常肯定兩個團隊針對在地社區的需求,透過教育一起尋找解方。我們也期待課程能夠引導出個人的創意思考以及行為改變,促成團體以及社區更永續的飲食圈,找到可減緩「氣候變遷」的剩食低碳行動。

(本文經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授權,轉載自明日惜食主廚官網,原標題「【人人都是惜食生】惜食教育推廣團隊介紹」)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