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在哪兒?

by 司儀嬉

「國健局分析民國90年至94年各胎次男女嬰的比率,從這幾年第3胎男女嬰比率嚴重失衡來看,國健局認為,顯然有『人為操作』,不少人生第3胎只為『求子』。統計顯示,這5年間,第1胎男女嬰比率介於106.9比100到108.7比100間,第2胎介於105.8比100 到109.4比100。但到了第3 胎,就高達120.8比100至123.6比100間,第4胎更嚴重,最高甚至達139.7比100,也就是如果有100個女嬰,就有139個男嬰。」

女孩去哪兒了?

約莫幾個月前,我跟朋友小勤、小馬去看了「料理鼠王」。那真是一部探討友情、教育孩子外表不及內在的好看卡通片,其中更花了不少篇幅討論「difference」與「other」(差異與他者),寓教於樂,很適合拿來當相關議題的教材。看完離開戲院的路上,我不經意地歸納了一下:「皮克斯卡通的主角好像都是男性喔?」對性別議題都很有興趣的勤、馬二人也表示贊同,並半開玩笑地表示:「我們應該寫信去皮克斯,建議他們睜開雙眼,看看女性吧。」

幾個月後的現在,看到了皮克斯的新作品「瓦力」,更讓我們確信我們當初的「性別歧視過敏」發作地不無道理:又一部,而且這一部不單單固守「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汽車總動員」及「料理鼠王」中所輕微呈現的男性英雄和女性臣服氛圍,更將它發揚光大。如果我們說寓教於樂的話,似乎這一次皮克斯-用性別的角度看來-嘗試著要告訴男性真誠的一顆心真的很重要;告訴女性,拋開名、拋開利,拋開世俗的標準,男人的價值在於他的真心,外表、能力或是社會地位都不應該影響妳對他的接納與崇拜。

有人提問:「用男孩當主角會不會只是這個資本主義市場篩選的結果?會不會只是因為觀眾喜歡看?這樣歸納會不會是想太多?」

說真格的,我也很希望是,但事實卻不然。看看宮崎駿吧,「龍貓」、「天空之城」、「貓的報恩」、「魔女宅急便」、「魔法公主」和「神隱少女」,這些作品都是以女性為主角,而在「紅豬」、「螢火蟲之墓」或「霍爾的移動城堡」故事中,男性主角外一定會有一個毫不失色的女性。宮崎駿筆下的女性與男性一樣,有各種不同的樣貌、年紀、個性及背景,男性與女性的關係絕不單單侷限在愛情關係裡(或是互相有好感),女性可以獨立於男性存在。宮崎駿創作出來的女性有臉、有名字、會說話、會思考,她就有她自己的故事要說,而不像是「玩具總動員」中Andy的妹妹、媽媽或是牧羊女;「怪獸電力公司」只會「毛怪」這個單字的阿布;「汽車總動員」中那輛藍色跑車或是喪夫的古董車;「料理鼠王」裡面不知名、歇斯底里拿著獵槍想殺老鼠的老太太,或是本來想當大廚、最後卻不知為何放棄理想委身當助手的女廚師。
女性在哪裡?

約翰.雷斯特(皮克斯的首席執行長)聽說私交與宮崎駿不錯。相對於宮崎駿「把人當人看」(human beings as human beings)的眼光,約翰‧雷斯特卻只把男人當人看(men as human beings)。在動畫專業上不分軒輊的兩個人,怎麼在性別平權意識上的程度,卻差這麼多?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