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脫困記

by 女不男

「醫生說妹妹出生時比較喘,現在在加護病房……」奮力了五、六個小時的生產過程,當我還躺在觀察室的時候,丈夫告訴我這個訊息。

「可是當我生出妹妹,護士抱來讓我看的時後,她的哭聲很響亮,皮膚也粉紫粉紫,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啊……」我心中納悶,有氣沒力地回應丈夫,因為實在太累了,只能昏昏睡去。

嬰兒待在加護病房,一天只能探望兩次。好不容易捱到探望時間,看到保溫箱的妹妹,真是讓我為之傻眼。妹妹閉著雙眼、呼吸急促,她的鼻子、嘴巴和手背全都被插上管子。看到剛出生的妹妹被五花大綁的模樣,我心疼極了,喜悅的心情也在瞬間被擔心和焦慮所取代。

「有那麼嚴重嗎?她到底怎麼了?這樣插管要幾天?」 心中一堆問號,希望有人可以給我一個比較詳細的說明,但是主治醫師非常忙碌聯絡不上,值班的護士只說因為妹妹出生的時後比較喘,須要觀察3-7天5…我聽完又是一堆憂慮。

「那我可以餵她母奶嗎?」雖然我沒有辦法做什麼,但是不管妹妹有什麼病,給她最天然的母奶,提供妹妹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與最豐富的免疫抗體,這是一個媽媽表達對孩子最直接最深切的關愛。

「現在先不要餵母奶,因為她現在插管沒辦法吸奶,而且如果給她吸,怕她會更喘。我們有給她注射葡萄糖,補充營養,沒關係……」我聽完覺得很不可思議,這個醫院不是大力推廣母乳嗎?怎麼會拒絕一個母親想要給嬰兒最好食物的要求呢?葡萄糖會比母奶營養嗎?嬰兒不正是藉由吸吮來增強生存的活力嗎?讓嬰兒用呼吸器不是剝奪嬰兒練習呼吸的機會嗎?越重症的嬰兒難道就只能孤伶伶地躺在保溫箱嗎?躺在媽媽的懷裏,聽到媽媽的心跳聲,不就是嬰兒最熟悉、最安全感的聲音嗎?難道不應該多鼓勵親子之間溫柔的鼓勵與接觸嗎?為什麼因為怕喘所以不給嬰兒吸母奶?這樣不是本末倒置嗎?

生產住院的第一天晚上,從小兒加護病房離開,我失望地回到自己的病房,虛弱的身體和傷口的疼痛都比不上被迫與自己小孩分開隔離的難過。當天晚上我沒辦法好睡,於是跟護士要了奶瓶,開始將稀少的初乳擠下來,儲存在冰箱備用。

第二天早上和家人再去探望妹妹,妹妹仍全身插管,但她已經張開眼睛,手腳揮動不停,彷彿知道媽媽來看她。母女連心的直覺告訴我,妹妹並沒有什麼大礙,妹妹其實一切都很好。護士說她呼吸喘的情形有好轉一點,但仍須要觀察。我把母奶遞給護士,並且要求護士:嬰兒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餵食,就隨時通知我。

我仍然不知道妹妹的狀況到底有多嚴重,即便我們一再請求,醫生仍未有適當時間出面說明。但我仍要知道,究竟妹妹有什麼感染?什麼時候才會拔管?因為所有對妹妹所做的侵入性醫療行為,其感染或致病的機會都可能比疾病本身還要嚴重。

但我所聽到的回答就只是因為「喘」。護士還說醫生有指示給抗生素。但是醫師已經確認嬰兒有感染嗎?如果沒有確認感染,為什麼先用藥呢?會不會濫用抗生素呢?對於一個剛出生的小嬰兒來說,這個醫療措施會不會介入太多?

好不容易聯絡上主治醫師,電話中主治醫師表示這一切皆依照標準程序進行,須要3-7天療程,而且打抗生素是為了預防可能性的感染,其劑量是依照嬰兒的體重比例來打,並不會有不良影響。換句話說,即便嬰兒沒有感染,也得白白接受這個無謂的療程。可是這樣不是折騰人嗎?不是也很浪費醫療資源嗎?丈夫和我都覺得既然嬰兒沒有感染,而只是為了預防感染,根本不須要用藥。於是我們簽了切結書決定不要給妹妹打抗生素,後果自行負責。

由於我的堅持與要求,住院第二天晚上十一點多,護士同意我去加護病房餵母奶。妹妹鼻子的呼吸插管和嘴巴的鼻胃插管已經拔除,只剩手背的點滴注射。我把握機會仔仔細細端詳妹妹,並且慢慢拖延餵奶的時間,我發現妹妹的吸吮能力很好,值班的護士說她的活動能力也不錯,至於什麼時候可以離開病房,要等醫師評估與指示。可是我家的妹妹一點都不像重症病嬰,醫師為什麼不讓她早一點離開這個感染機會更大的加護病房呢?醫護人員的回答表示這是標準的作業流程。但我卻覺得這是一個僵化又缺乏友善的醫療制度。

經過一整晚和丈夫的商量與思考,雖然健保給付自然產婦的住院還有一天,但為了不讓妹妹受到莫名其妙的醫療行為,丈夫和我決定提早辦理出院,讓妹妹早點脫離這個僵固的醫療環境。當我們堅定表示要帶嬰兒出院以後,原本被動的主治醫師開始積極與我們聯繫,他透過好幾通電話及助理,希望我們到他的門診當面溝通(奇怪的是,主治醫師為什麼不到產婦病房找嬰兒的家屬呢?)這位醫師最重要的指示就是:「要寫切結書,自動出院的後果自行負責」。

我把在這裏整整兩天所遇到的疑問與矛盾告訴婦產科的護理長:「憑一個母親的直覺,我清楚這樣做可以保護我的孩子、對我的孩子比較好。」這位護理長點點頭,並且表示她在這裏很少看到像我這麼清楚又堅定媽媽。我想那是曾經修習性別與醫療相關課程、自己生命經驗累積以及深刻反省之後的直覺與敏感吧。

臨走前,護士又告訴我,妹妹出生第一天有照胸部X光。

這家醫院小兒科真奇怪,怎麼那麼喜歡給人做檢查和治療?更令人生氣的是,院方都是事後才告知家屬。

還是趕快帶妹妹出院回家吧!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