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好/親人、輿論責備的傷害更甚於性侵本身~寫於勵馨30週年性侵防治工作的觀察
親人、社會的態度決定了性創傷的結果,若社會對被害人是支持的,創傷可以減緩;相反地...
2018國際丹寧日:無論穿什麼,都不該是性暴力的藉口
現代婦女基金會提倡「only YES means YES ‧ 穿著由我 騷擾止步...
2018#攜手躍升的國際婦女節
婦女節是女性的,也是男性的。一個超過一百年的節日,如今面對什麼樣的性別環境?
高子景/女性不平等之役的最新戰線:伊朗、印度、英國
各地的抗爭之路仍崎嶇不平,但是可以看到各地不平等抗爭之路當中的新動力來自年輕世代...
高子景/#MeToo雪球越滾越大,男性反思「我是好男人嗎?」
#MeToo不是一時性的運動,許多人至今仍無法了解自己的社會角色與性別觀點如何導...
高子景/#MeToo聲再大,也沒有房思琪的衝擊大~回應〈誰來打破沈默 #MeToo運動的華人圈效應〉
社會運動還是要回到當地人群裡,從中找出比較有效的運動策略。
女權走二步退三步,小英政府莫再說空話~2017年度性/別新聞回顧與整理
蔡英文總統在選前承諾的、與性別人權相關的法令與政策,過了一年,是否朝向更平等的方...
【人身安全篇二】去除性污名要不斷蓄積社會能量
檢察官仍在「死無對證」的情況下,罕見地援引喧騰一時的女作家林奕含輕生及其遺作筆下...
【兒少性侵篇】未成年性侵行為人 以性的方式滿足非性的需求
我們做的是,跟學校、家長一起工作,協助涉及性侵害案件的這些行為人孩子們從瞭解性這...
【司法改革篇】司改國是會議的待興之業 性別議題的「引領」及「整合」
台灣在這次司改國是會議已喪失將「性別」作為引領和整合的良機,提出完整的性別暴力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