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立法20週年看見暴力型態新趨勢

by 網氏

家庭暴力防治法自1998年5月28日立院三讀通過、隔年6月開始實施,至今剛好滿20週年。1993年10月27日,台灣發生鄧如雯殺夫案,為保護女性權益進而完成的家暴法,也是亞洲第一個施行家暴法的國家。20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更迭,歷經5次修法,不僅擴大保護範圍,先後將同居關係與未同居的親密關係以及同志族群的親密關係暴力納入適用對象,也訂定被害人隱私權保護措施,將強化人身安全保護不斷往前推進一步。

台灣家庭暴力案件仍以女性受害者為多。Photo by Tertia van Rensburg on Unsplash

在家暴立法20週年之際,台灣防暴聯盟舉辦「第七屆婦幼保護網絡之承諾與行動徵文」活動,來自各界社工書寫的文章中,我們理解到由於時代演變,家庭暴力型態呈現不同樣貌與新趨勢,儘管不分年齡的女性、受暴比例仍高於男性,可是,第一線服務社工卻發現,家庭暴力的成因愈來愈複雜,所涉及的層面也十分廣泛,過往家暴危機有所謂的「金三角」:性、疑心、暴力,現今已無法用簡單的定義涵蓋,同時,家庭中全然的「被害人」或「相對人」關係愈來愈模糊,除了嚴重精神疾患、藥酒癮類型外,其實有相當比例的「互動情境式暴力」,且兩造極有可能是互為相對人,台灣女青年會相對人服務社工鈺涔以阿志與阿嬌的故事,細說親密關係暴力複雜的成因。

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至2018年5月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已達14.13%,即每7個人就有1人為老人,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在家暴案件中,社工也發現,65歲以上老年男性受暴比例高於家內受暴男性,爺奶受虐比例有成長的趨勢,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社工渝淇主張,當代老人保護工作需有多元策略及處遇技巧。

除了家暴外,性別暴力防治也面臨新的考驗。衛福部統計,5成兒少私密影像在網路上外流,而且根據調查這些私密影像,近5成是兒少自行拍攝,許多人不禁反問,兒少還是受害者嗎?面對兒少遭到性剝削的新興議題,台中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組長素梅從法令、個案至實務觀察一一提出解析。

👉👉新趨勢從這了解

網氏針對家庭暴力法的執行成效及現況,逐年為讀者分析整理,也邀請妳/你一起關心、參與:

相關網站: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