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產後憂鬱

by 陳志軒

當時只想好好抱抱孩子遠大於拍照興趣

我和太太生第一胎的時候,在板橋一間離我們住家不遠的知名婦產科生產;太過熱門的關係,每次產檢都需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懷第二胎時,由於已經有了一個孩子,作息上實在無法配合那種漫長的等待過程,決定換另一間診所生產。剛好那時住家附近新開了一間婦產科,在醫界工作的朋友也認為這位醫生醫德不錯,就想去定期產檢試試看。產檢期間聽了許多關於產後照顧的介紹,認為沒有太大的問題,就決定在此生產。

友善的婦產科或月子環境必須揚棄性別刻板印象,關照父親育兒需求。陳志軒提供。取自生動盟粉絲專頁

第二胎在產房中的陪產經驗非常倉促。孩子出生前夕我被請入產房,孩子出生後,立刻又被請出了產房。雖然也期望在過程中有機會給予太太更多支持,但也尊重診所行禮如儀一般的陪產流程。走出產房幾分鐘後,護理師便抱著清潔完的孩子出來,對我說:「你可以拍照了。」聽到這句話時呆了一秒,主要是當時想好好抱一下孩子的心情,遠大於對拍照的興趣。

但還是如護理師所說,拍了一張孩子在她懷中的照片。原以為會像老大出生時一樣,在寶寶被抱進嬰兒室前還可以有一兩分鐘相處時間,但拍完照片後,孩子立刻被帶回產房門後的空間。不過當下沒有辦法抱到孩子,我也不以為意,畢竟伴隨家庭新成員的正式到來,還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

由於是第二胎的關係,太太產後的身體狀況非常好。可以輕鬆的下床走動,也不需要太多的照顧,在診所的空閒時間也多了起來。那時心便一直掛念在剛出生的寶寶身上,但嬰兒室的玻璃平時用簾子檔起來,一天只有二個時段可以看到待在裡面的寶寶。

由於出生時已經錯過了中午的時段,接下來要一直等到晚上才有機會看到他。不過幸好在苦苦等到晚上之前,接到了第一次餵母奶的通知。我很興奮的跟著太太一起到嬰兒室外,等著寶寶被抱出嬰兒室,迎接這至今還未碰觸也還沒機會和他說上話的孩子。

將父親視為「髒東西」的診所防疫措施

我原本滿心期待把他從護理師手上送到媽媽懷中那短短的瞬間,但嬰兒室的門打開時,護理師卻嚴厲的對我說:「你不能進來這裡。」

我後來才知道,基於診所的「防疫」措施,所有的爸爸在這三天內完全不准接觸到孩子。不只不能抱到自己的寶寶,甚至像是幫新生兒洗澡與臍帶護理等育兒教學,父親都「沒資格」學習。雖然沒有事前弄清楚規則,自己也需要負起責任,但看到許多朋友們在FB上曬著抱著剛出生小孩的照片;我從來不曾想過「對著懷裡的寶寶說,爸爸在這裡喔」並不是身為父親的權利,而是被允許的恩典。

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晚上是一個難以入眠的夜晚。我記得之前大女兒剛出生的那晚,每個小時都會接到來自嬰兒室的寶寶餓了的通知。每次掛掉電話後,我扶著太太走過漫長的走廊、去到位於不同的樓層的嬰兒室,陪著太太餵她喝母奶。那是個難熬的夜晚,但無論再睏再累,我都讓自己帶著笑容開開心心的去見她。因為我雖然不能分擔媽媽產後的虛弱,但也期望自己至少能提供情緒上的支持;而孩子正開始學習如何面對這個世界,也可能十分無助與不安。

看著喝完奶在我懷中因拍嗝而睡著的女兒的樣子,那晚雖然辛苦,卻是我一生珍貴的時刻。但是這一次半夜一次次的電話鈴響,都令我感到痛苦。因為我覺得自己是不被需要的人;不只老婆不需要協助,甚至我也被視為有害的「髒東西」而被禁止靠近寶寶。

爸爸也要參與育兒的性別友善生產環境

我雖然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但還是掩蓋不住嚴重的「產後憂鬱」,深刻覺得自己是個失格的伴侶,明明是太太產後需要好好休息的時間,卻還得讓她分神照顧我的情緒。不忍心的太太向嬰兒室詢問是否有可能讓爸爸接觸到孩子,護理師才告訴我們,可以選擇母嬰同室,但過程不能中斷,一旦推回了嬰兒房就不能再出來。而我遲遲無法下這個決定,因為我雖然渴望抱著自己的寶寶,但難道要因此犧牲媽媽的休息空間嗎?

後來太太還是果斷向嬰兒室提出母嬰同室的申請。她對我說,因為老大出生後,從在家坐月子開始一直都是我肩負著老大的主要照顧者的責任;所以她相信即便寶寶來到房間裡,我也能把一切都處理好,一點都不擔心會增加負擔。

我十分感謝太太的體諒,也忘不了當寶寶來到房裡後,我終於可以好好抱著他時的感動。一年多過去了,我仍時常會覺得幸好這是在第二個孩子身上發生的經歷,雖然痛苦,但勉強可以忍受;不然被迫在他生命中的前幾天缺席,會是我一輩子的悔恨。

近幾年來生產的環境一直在變化,但傳統的性別觀念,在許多強調對「產婦照顧良好」的醫院或月子中心裡卻似乎沒有改變;比如新生兒護理的教學都是先教會媽媽,再讓媽媽去教爸爸。這種暗示父親是照顧孩子的局外人或次要角色的現象伴隨孩子長大,到托嬰中心、上幼兒園,都還不時會發生。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爸爸開始肩負孩子主要照顧者的行列,面對被當次級品對待的歧視環境,男人們怎麼可以不生氣呢?第二胎的陪產經驗,令我再次深刻的感受到性別歧視的壓迫,不論這婦產科再如何強調對產婦的完善與友善照顧,這都仍然是不人性的生產空間。更友善的生產環境需要的不只是硬體設施,舊的性別觀念的改變也必須跟上腳步才行。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粉絲專頁,感謝生動盟慨允刊載)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