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8歲已婚生活
by 流浪小貓咪
某天跟網氏主編妙瑩和另一位網氏專欄作家餐敘時,妙瑩建議我可以分享一下婚前、婚後的感受。雖說我已有一年人妻經驗,但這大哉問的問題卻使我頓時語塞。回家想了好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其實不是問題太大,而是我從來沒有這樣去思考過自己的人生。
也許我們沒有選擇繁瑣的結婚儀式,所以結婚好像變得是一件很容易便能完成的事!同時,我們也把很多關係人(如父母、長輩、家族等)排除在結婚過程之外,故此我們覺得結婚整件事好像是一件只涉及二個人的事件!而我們家人的無奈/開明接納,也使得我們覺得彼此家庭都蠻能容納自己。這更讓我們認為,結婚好像沒有想像中那麼的複雜。不過,事情不是時常處於理想的狀態!
「你有問過你老公嗎?」因為一切都來得很「簡單」,故我也覺得二人生活的實質內容比形式的東西更為重要!故是不是要喊「老公」,又或者生活裡是不是多了「老公」這個代號等問題,於我而言都不是重點!我比較會去思考的是要跟這個人如何生活下去!但沒想到,在別人或大眾的眼中,「已婚婦女」已經是另一種不同於「在職女性」的生物!他們跟我的關注點時有不同。
最近更換工作,到了不少地方參加面試。進去聊到一半後,雇主們都會帶點不好意思問:「那請問你有生育的打算嗎?」、「這份工作如果要加班的話,你的老公可以接受嗎?」、「你的老公如何看待我們這份工作?」第一次接到這提問時,我還天真地以為只是對方找話題跟我聊!沒想到每一個雇主都會問我同樣的問題!我開始感到疑惑:「為何我還沒有結婚時,從沒有聽過雇主問我:『你的男朋友會不會介意你加班?』、『你的父母會如何看待我們這份工作?』」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而且,我的工作為何要由我的「老公」來批准?我把這問題拿去跟jeremy討論,我問他在求職時,或面對男性求職者時,會不會碰到這樣的問題。他搖頭說從來沒有。但他也說碰到女求職者時,公司的人事也會這樣問對方。我大嚷這是男女不平等,但沒有任何人可以給予我一個明確答案。
這是我第一次,那麼深切的體會到,「已婚」真的是一種東西!因為,它充滿了社會和人們對這身份的各種想像和投射!而且,你一旦使用了它,你就逃避不了這些責任和問題!同時,「已婚」對我的震撼,莫過於是我能真實感受到社會裡的一些矛盾:政府一直鼓勵人民結婚生育,但已婚女性卻又必須在實際生活裡從家庭走到勞動市場,不過整個社會的思維仍舊維持在封建水平——女性不得擁有獨立思維及主體性,一切仍舊以家庭為主!
「家」的新定義
另一個在婚後讓我必須重新接受和思索的,便是「家」的定義!雖然我已多年逃離香港的家,但過去總認為我的家是在香港。但隨著同居、結婚後,連家人都開始認為我已「嫁出去」,不是在這裡的人!因為我們沒有跟婆婆和公公同住,而jeremy也是離家自立多年,故我也沒有哪種「嫁過來」某個家族的強烈感覺!但我去申請居留證、駕照,甚至是到銀行開戶,每個人都說:「你是嫁來台灣的?這很好丫,我們都是一家人了!」到到底「家」是甚麼呢?說我嫁出去又嫁過來?難道我是一個人球嗎?而且,就算真的結婚了,我們又是否真的可以擁有一個家嗎?而那個家到底又會是包含了誰呢?
我曾跟jeremy討論這個有關「家」的問題。jeremy主動跟我說:「不過,我也覺得現在好像只有妳才是我的家人,父母們都變成是跟我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了。」我對他的分類感到好奇,他解釋說:「因為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彼此能跟彼此分享生命丫!現在,我都已經不能跟原生家庭的人有太多連繫了!」對於jeremy的定義或解釋,我也頗有同感。但我會去思考的是,即使別人對我的家在哪有千萬種投射和幻想,我卻是唯一能為自己置放在哪作出決定和負起責任!即使有了法律的認可或保護,家的定義仍然可以因人而異!
對我來說,我在婚後更認為「結婚」是一個人生的體驗過程,它沒有必定的時程表或形式,更沒有標準!我在意的仍然是兩個人如何在共同生活的過程裡找到平衡的方式,以及彼此是否已有共同承擔彼此生命的準備!或許,因為我對我們二人一起生活的情況比「已婚」這個事實更為在意,故我才能在我們的關係裡,繼續保有和堅持自己的主體性和獨立空間!我想,「結婚」對我最最最重要的改變,應該是我能更看重自己以及我能承認自己有能力承擔他人的生命吧!
瀏覽更多流浪小貓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