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女同志如何安老
by 網氏
「怎麼同性戀愈來愈多」?隨著同志運動、婚姻平權運動的發展,提供社會大眾對同志社群更多的理解,男、女同志伴侶逐漸在街頭親密自在互動,所以同志愈來愈多的說法可能不夠精確,應該是,同志一直都存在,有的可能隱身在婚姻家庭裡,特別是女同志社群;在找不到「同性戀」身分認同的時空背景下,女人結婚才有未來的觀念,緊緊束縛著女性,一個個無奈地進入異性戀婚姻家庭,失去內心想望的情感歸屬。

2010年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熱線)出版第一本老年男同志生命故事《彩虹熟年巴士:12位老年同志的青春記憶》,當協會志工開始尋覓老年女同志的身影時,卻發現女同志出櫃的壓力比男同志更大,許多女同志因顧忌先生、小孩的感受,自始至終不願受訪,有的甚至受訪後擔心辨識度太高,因而退出出版計畫。
這本歷經8年訪談、書寫的《阿媽的女朋友:彩虹熟女的多彩青春》一書,集結17位55歲以上老年拉子的生命故事,除了3位「偏婆」外,其他14位自我認同為「踢」(Tomboy的簡稱,較為陽剛氣質的女性;婆則反之)。在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社會觀念裡,多數人根本不存在女女戀的想像,即便兩個女人住在一起,外界也總以「好朋友」視之。書中,這群愛女人的女人,讓她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同於其他女性,是對女性愛慕,會交女朋友的情欲認同,少有是帶著「同性戀」的身分認同才開始過同性伴侶生活。

她們大多知道自己女性身分無法給予對方未來,一旦對方有了男朋友,或者結婚,絕大多數的抉擇是無條件的「放她們去結婚」,這也是過去30~50年間,女同志必須面對的社會洪流。
目前17位阿媽,有的與伴侶在一起,相約一起去住安養院;有的組成祖孫三代多元家庭;有的仍在工作,有的成了獨居老人;有的夢想蓋個拉子村;有的甚至在出版過程中,不幸相繼過世,令人不勝歔欷。《阿媽的女朋友》映照不同世代女同志的生命樣貌;沒有異性戀婚姻的資源,她們又如何安老?
本期網氏,感謝熱線及大塊出版授權轉載邑、飛及小月生命故事,讓我們了解,老年女同志如何鑲嵌在同志社群的發展與歷史脈絡中。
文章如下
延伸閱讀

豁達看生死的邑:以房養老,不在乎老後有沒有小孩,死後火化隨便後輩處理

熄燈不是終點 阿嬤家新館搬遷募資開跑
You May Also Like

辛苦的跨拉,蚌殼裡的珍珠
2015/03/09
扮妝難覓職,變性十字路Bonnie舉棋不定
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