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新台灣之子的家

by 網氏

母子親情,媽媽的任何言教身教在在影響兒女對家的想像與情感,特別是外籍媽媽,新台灣之子身處於跨文化環境中,對家國的認同,卻常常與媽媽母國的政經制度與文化民俗密不可分。

快樂•做春捲。李冠臻繪。2015新移民子女創作比賽「多元台灣我的家」繪畫類國小中年級組特優獎作品。賽珍珠基金會提供
快樂•做春捲。李冠臻繪。2015新移民子女創作比賽「多元台灣我的家」繪畫類國小中年級組特優獎作品。賽珍珠基金會提供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至2014年9月底止,台灣的外籍配偶中,女性占多數,其中中國籍配偶(含港澳地區)約占三分之二,其次為越南籍配偶(見 維基百科外籍配偶)。近年來,接連發生越南勞工攻擊台商工廠、中國軍事演習以中華民國總統府做為模擬攻擊對象,以及中國舉行抗日70週年閱兵所形成的反中氛圍,再加上,2016年總統暨立委競選日趨白熱化,外籍配偶及新台灣之子夾在其中,如何看待自我的家國認同?

賽珍珠基金會連續多年舉辦新移民子女創作比賽,今年(2015)以「多元台灣我的家」為主題,參賽者藉由文字與繪畫作品的呈現,使我們了解到,處於跨文化環境的新移民之子,外籍媽媽烹煮的家鄉味與來自媽媽母國的文化民俗常常是她/他們家國認同的來源;例如,流有異文化特質的血統,當丞惟帶著越南媽媽手做的罕見果凍與同學們分享時,自然成了同學欣羨的對象;瑞儀媽媽年輕時,早餐皆以桂林米粉裹腹,桂林米粉因而成為瑞儀了解中國籍媽媽與家鄉的情感連結;還有對柏慧來說,家,是媽媽在廚房裡烹調的溫度,也是全家團聚的幸福滋味,更是媽媽兒時的懷舊記憶。

文章如下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