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滿額贈的育兒哲學

by 黃淑怡

便利超商滿60元或65元送一點,集滿點數換禮品這種推銷手法在台灣已似常態。姑且不論為刺激買氣而大量製造的塑膠玩具帶來了多少額外的環境汙染,孩童與大人為集點數被制約性的在超商選購額外多餘且高價的產品,小孩經常在超商哭鬧要多買ㄧ些以換取更多點數的情景也是司空見慣。這種滿額贈的背後是否也有可觀察的育兒哲學?究竟要如何教導小孩需要與必要、金錢與勞務的價值觀,我們不妨參考低地國的部分父母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荷蘭的滿額贈大多是超市所舉辦。2012年就有兩檔滿額贈造成了全國轟動。荷蘭知名的跨國連鎖超市,去年為盛大歡慶125年週年慶,推出了超市自創品牌模擬實品縮小版的公仔名為mini隨機贈送,每消費滿25歐(約台幣952元)就有一個。另外一檔是和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WF(World Wildlife Fund)所舉辦的,每消費滿10歐(約台幣381元)就隨機贈送2-4張名為超級動物(super dieren)的編號卡片。卡片中不僅附上動物的圖片,還有機智問答,寓教於樂。為了環保,超級動物卡的設計也不使用膠膜覆蓋。這兩檔滿額贈的活動,連部分留學生都熱衷的蒐集與交換。

有趣的是,每當下午1-6點這段期間,我家附近的超市就會有學齡階段的小孩在入口處站崗。在超市門口拿籃子時,和他/她們四目相望,可以看到一雙雙期盼的眼神。當妳消費完,孩子們就一擁而上,一點都不扭捏的問:「Hebt u mini?(妳有mini嗎?)」、「Hebt u dieren kaartjes?(妳有動物卡嗎?)」妳若告訴他/她們並拿出來說「Ja(是)」,小孩更不讓妳走了,團團圍住妳,用期待和興奮的口氣繼續問妳:「Mag ik het hebben?(可以給我嗎?)」要給不給都可以,說Okay小孩們會很有耐心的等妳掏出贈品,說Sorry的話,小孩們也不生氣,立馬鎖定下一個目標前去。

我和荷蘭同事們聊起這些交手經驗,並很驚訝怎麼荷蘭的父母願意且放心讓自己的小孩在沒有父母監督的情況下,站在超市門口一下午向陌生人要索物品。她/他們的回答讓我非常佩服這背後的育兒哲學。這是一種鍛鍊與學習。

淑怡和朋友室友交換而來的戰利品,可惜淑怡自覺年紀太大,想必在超市外站崗絕對不是小孩們的對手。黃淑怡提供

首先,學習「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荷蘭的父母不可能為了小孩想要所有的贈品而超支家庭採購預算,小孩若自己想要更多的贈品,應該要自己想辦法。同事Nikki(化名)笑著告訴我:「This is not begging but waiting for opportunity.(這不是乞討而是等待機會)」但她會告誡她的小孩,絕對不可以跟陌生人走。贈品要給就要當場給。小孩願意犧牲下午玩樂和看電視的時間在超市前站4-5個小時,在來來往往的消費者中,詢問可能的機會。腳很痠,可能會下雨,可能不只一個競爭者。從小就培養他們,勞務與金錢的觀念。

第二,學習「觀察」。甚麼樣的人願意給予贈品?既然要滿10歐或25歐以上才可能會有機會,那麼買不多的人就可以跳過。此人是否面善?此人聽得懂荷語嗎?我在開口時到底要講荷語還是講英文?會不會被拒絕?下午的站崗時間是活生生的生活實戰教室。

第三,學習「開口問和與陌生人說話」。超市的消費者雖然可能是附近的鄰居,但不可能每一個人都認識。既然想要贈品,就必須開口問。要學習克服尷尬,不好意思。有了一次經驗,或拿到第一個「戰利品」的當下,就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鼓勵。這不是詐騙也不是搶劫,而是正正當當用時間、勞力、智力和勇氣得到的嘉獎。孩子更加會珍惜手中這張卡片或小公仔。孩子會了解想要的東西,不一定要靠金錢的消費才能得到。

我個人的反思是,要創造這樣的生活教室,整個公民社會和治安的成熟度是必要的條件。父母下午可能在辦公室裡專心上班或在家裡午睡之餘,不用擔心小孩在超市外站崗是否會遇到變態?是否會被綁架?成人看待這件行為,也是正面且健康的,才能促成這種風氣。

想閱讀淑怡更多的文章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