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身旁的四個女人:姑姑、媽媽、大姊與我
by 胡語芳
55歲屆齡退休5年後,我決定在2016年獨自環遊世界,做為自己60歲生日禮。出國前父親很擔心我的安危,回國後則大力鼓勵我出書,我也不負期望在2017年夏天出版首部個人著作《熟女壯遊—勇闖世界18國~改變思維的環球之旅》。編輯過程中,特別邀請父親寫感言,想不到畢生寡言的他,竟洋洋灑灑寫了兩大頁,似乎仍有千言萬語,當時我心想,即使一位貌似平凡的退伍軍人如我父親,或許有著不為人知的生命故事,因而興起為老人家立傳的念頭。
出版父親傳記為90大壽賀禮,展開家族記憶之旅
在2018年3月底出版的這本父親傳記《民之所欲 善留人間~湖南耒陽 胡善民九0回顧》,是做女兒的我敬獻給老人家的九十大壽賀禮,雖是家族故事,但有感於父親豁然大度的人格特質、長壽秘訣及常保幸福感的小撇步,相信值得分享給有緣人。
為期3個多月的書寫過程,除了讓我們全家人進入記憶之旅,竟意外引發了我的性別反思。有一部分塵封已久的記憶,是關於在家庭之外被異性騷擾的經驗;另一部分則是關於女性在家庭中,從受教權、家庭分工、自我發展與職涯發展不平等現象的覺察。
姑姑的故事:哥哥是私塾老師,妹妹卻無受教權
父親出生於湖南耒陽胡家村,前有四位哥哥,都不滿一歲就夭折,他能夠健康成長,父母自是疼愛有加,也是農村裡唯一持續受教育的男孩。1942年,當時14歲的父親曾在家鄉擔任一年私塾老師,10位學生都是男孩,當時民風與觀念,女性普遍不能接受教育,即使身為教師,父親唯一的妹妹也沒能跟著讀書,只能幫忙父母農耕及紡紗織布。
父親在1943年自願從軍,就讀貴州軍政部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學習衛生保健,歷經顛沛流離的軍旅生涯,於1950年輾轉跟隨部隊醫院來台,在嘉義肺病療養院擔任醫官,後至竹崎灣橋分院服務,自願轉任司藥官,邂逅了我母親李甜並於1955年結婚,是灣橋醫院同仁第一對芋頭番薯,傳為一時佳話。父親孤身一人來台,成家後很重視自己一手建立的家庭,雖然幼時受父母呵護,從來不須從事家庭勞務,婚後並不因為是家庭經濟主要來源,就擺起大老爺身段,我們小時候父親會幫忙家務。
母親小學畢業後就進入職場擔任護士,並不像一般台灣家庭的女孩從小就會煮飯菜,直到婚後才利用家務空檔學習煮菜及編織毛衣,經過努力學習,後來也能燒出一手好菜。隨著父親工作愈來越忙碌,於1971年至竹東榮民醫院服務擔任藥劑師及醫務行政主管,長年在外地工作,不能經常與家人同住,此後就靠母親照顧四名子女及一切生活瑣事。
媽媽的故事:夫唱婦隨捨棄參政職涯
母親因著鄉親的提攜及先生的尊重協助,在不佔用婦女保障名額情況下,曾經連續擔任嘉義縣竹崎鄉第10、11屆鄉民代表共9年(1968~1977年),回顧老照片,發現那時期的母親散發出自信的光采,是79年的人生中最美麗的時候。1977年鄉代卸任後,雖配合父親工作舉家北遷新竹,母親仍不能忘情身為公眾人物的時光,也趁著不時回嘉義的時候,義務服務鄉民,然而生活圈已轉移到新竹,難以再獲嘉義鄉親支持,第三任競選未成功,此後生活頓失重心,父親長年忙於工作,退休後又忙同鄉會及回大陸探親之事,空有一身本領卻無從施展的母親時時感到寂寞,有志難伸,是夫唱婦隨年代的悲哀。
大姊的故事:自小被安排學習烹飪,有助婚後持家
傳統婦女在家煮飯帶孩子的印象,深植父親心中,由於妻子新婚階段不諳廚藝,婚後必須另花時間學習,使得父親在養育女兒時,認為去讀家政學校(當時俗稱為新娘學校)學習烹飪,有助於將來持家,便安排我大姊小學畢業後,就讀五年制家事職業學校,主攻烹飪。
對於排行老二的我,父親則見我有讀書資質,為了將來能考上理想高中及大學,安排我越區就讀嘉義市私立宏仁初中,果真我不負期望,大學就讀醫療相關科系並從事相關工作。
我的故事一:遭遇性騷擾從年少的不知反應到中年處理性騷案
憶起大一冬天的一個週末,我從台北到竹東榮民醫院探望父親,他掩不住喜悅,帶我參觀工作環境,巧遇父親女同事,對方除了關切我在學校的學習,並讚美父親工作認真、待人和藹可親,我頓感驕傲,也想效法父親在工作領域努力,受人尊敬。就在那趟前往竹東的客運上,我靠窗邊坐,車開動後,一位年輕男子逐漸靠過來,用身體將我擠壓到更靠窗邊,我不敢出聲,也不敢換位子,身體緊繃到覺得不能喘息,只好打開窗戶,讓強風吹進來,我的臉忍受冷颼颼的風吹襲,幾分鐘後,那人受不了強風,終於換到別的座位去了,19歲的我,心裡很害怕,就是不知該如何處理。
32年的職場生涯,無論在醫院、學校、衛生單位工作,都秉持當初想要效法父親的精神,在專業領域盡心努力。在30多歲轉換工作跑道初期,服務單位有一中年資深男同事,對於其他單位來拜訪的女同事,打招呼的方式是摟肩摸頭,女同事們只能閃躲,都不敢吭聲,我看著很不舒服,辦公室的一位資深女同事,居然跟著起鬨,說些風涼話,我覺得身為女性不挺女性很沒道理。有次他居然也對我伸出魔掌,我勇敢地大聲斥責:「不要碰我!」他嚇了一跳,說:「又沒怎樣!」從此對我不敢造次。10年多後,我擔任該單位性別平等委員會的委員之一,也曾開會處理性騷擾案件,政府也開始宣導重視這議題,鼓勵受害者申訴。
婚後,夫家是傳統家庭,我開始家庭孩子及工作兩頭忙,從小住校讀書不會煮飯菜的我,只好看食譜努力學習,終有小成,縱然我一路以來受高等教育,經濟獨立,還是受原生家庭影響,拋不開傳統女性的包袱,近30年來蠟燭多頭燒,只會要求自己並無怨言。
我的故事二:一場車禍,夫妻重新學習家務性別分工
直到退休後環遊世界,看到波蘭及墨西哥住宿家庭男主人雖有工作,依然負責煮飯菜及帶孩子,很羨慕(見 60歲壯遊18國,自助旅行永不嫌晚),但心裡還是認為退休後失去社會角色的我,理當負責家事及烹飪。2017年末,一場從天而降的車禍,致使我日常生活無法完全自理,更別說是烹飪及家務,受不了天天外食,先生開始學習準備飯菜,居然也煮得美味可口,是我意外的收穫,除了打破了我自己的傳統女性角色枷鎖,先生也在這過程中,體諒妻子,破除了大男人不下廚的觀念。
大姊與我退休後,每週輪流回龍潭探望父親,盡所能煮豐盛菜餚讓父親享用;父親曾不經意當著我面前說某人只有女兒,還好他有兒子,聽到這樣的話,心裡並不好受,忍不住直接提醒父親,現今社會對兒女的看法已趨向平等。回想過去經常邀請父母來家中住或作客或想帶他們去旅行,父母總是不輕易接受,只因他們覺得對女婿不好意思,這是傳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觀念使然。老人家重男輕女觀念不易改變,卻也由於父親認為女兒結婚後,已是別人的家人,還願意回娘家幫忙特別感激,相對來說,每次我們姊妹侍奉父親用餐、閒話家常完畢要離開時,父親總是誠心感謝女兒們回來探望,我們也真切感受到老人家感激之心。
在回溯父親生命史的過程中,意外串起父親生命中幾個重要女性:姑姑、母親、大姊及我的故事,看見在傳統重男輕女的年代,結婚後要做家事、煮菜及負責帶孩子,還要工作,而男性只要工作賺錢即可;當夫妻兩人的生涯發展必須有所取捨時,往往也是女性成全男性,在在凸顯出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隨著時代進步,政府也順勢重視男女平權,立法、教育及性騷擾案件處理,而逐漸男性也會分擔家務了,重視女性身體自主,女性也逐漸經濟獨立,樂見現今的台灣社會男女已漸趨於平權。然而在世界各地仍傳出男女不平等案件,已經相對享有較多自由自主權的台灣女性們,依然要繼續努力,為男女平權持續發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