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視器之後,性別友善托育的下一步

by 林綠紅、李庭欣

回顧2019年,托育事故頻傳是許多家長的痛,而這不僅事關幼兒安全。當保母、托嬰等家庭外托育安全風聲鶴唳,直接影響家長送托意願,承受壓力最多的其實還是育兒的女性,應否送托,或有些媽媽甚至擔心到中斷職場工作、回家育兒。

健全托育安全,從改善托育人員勞動條件做起。Photo by Tanaphong Toochinda on Unsplash

其次,當管制加嚴,如欠缺配套,直接衝擊是托育機構內的托育人員。以現況來說,女性佔托育人員超過九成以上,她們的處境或其他勞動條件是否受到壓抑或侵蝕?托育機構發生的事,到現在還是不折不扣的性別議題。從性別的觀點審視托育現場的諸多現象,2019年到底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現象?

立法院修正兒權法,以回應家長對托育安全的呼求

2019年從大年初一開始,連著數起社會矚目托育傷害或不當對待事件,不僅讓家長人人自危,更使社會整體對於托育人員、托育機構的信任感掉到谷底。對托育安全的不安,如同野火燎原。為回應社會的需求,立法院非常迅速的在今年3月29日三讀通過「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兒少權法」)修正案,其中與托育事故預防相關的有:

  1. 修正第13條,要求定期針對六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進行回溯分析,希望能過去經驗中找到有效預防事故發生的策略。
  2. 新增第77-1條,規定托嬰中心裝設監視錄影設備,以期當事故發生時,有助於了解事發經過,並釐清責任歸屬。
  3. 修正第81條,增訂第六項,針對將聘僱的托育人員進行事前資格審查,並淘汰不適任工作人員。
  4. 修正第97條,將罰鍰上限提高,以期達到嚇阻作用。

修法通過後,媒體上的評論,上述的修法是給予幼兒更周全保護。但同時,爭議多時的托嬰中心全面加裝監視器也正式入法。

很遺憾的是,兒少權法修正通過後的第三天,4月1日下午,台北市內湖區的托嬰中心又發生因托育人員不當照顧,導致托兒叡叡窒息的不幸事件。該托嬰中心原先就有裝設監視器,社會局調閱相關影像後發現,施虐的不只一名托育人員,甚至連主管也知情。最後園方被勒令停業一年,並裁罰30萬元罰鍰。

監視器的存在,仍無法有效嚇阻不當對待事件發生

到底托嬰中心的監視器,有無預防托育事故的功能?關於監視器與犯罪防制的關係,2015年台北市警察局委託中央警察大學「臺北市錄影監視系統運用於犯罪偵防效能之研究」總結報告中,分析了台北市街頭大量裝設監視器前(2008-2009年)與事後(2011-2012年)竊盜案發生的情況。

報告顯示,犯罪熱區無明顯差異。分析數據指出,竊盜案件量下降,但其他各類型犯罪也都下降,依此推論監視器帶來的安全效益並不顯著。亦即,在犯罪預防上,監視器的效用有限。這結果並不令人意外,過去許多研究大多有類似結論。

因此,強制要求托嬰中心裝設監視器的規定,或許可以帶來短暫的嚇阻作用,但同時也必須承認,此舉長期的效果仍有待確認,甚至可能如同街頭巷尾的監視器一般無效。

正視服務市場化下,托育人員長期被不當對待的處境

今年5月1日叡叡媽媽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發起「改善台灣托育條件包括保姆勞動環境改善以及降低托嬰師生比」的提案,只花了一天的時間,便獲得6,000多名的附議,通過提案。提案內容則明確指出「改善托育環境,才是最根本能降低再次發生悲劇的可能性」。此提案說出政府不敢面對托育安全的真相,托育人員的勞動處境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究竟台灣的托育人員的勞動條件有多差?根據2017年全國教保產業工會針對托育人員勞動狀況調查發現,台灣托育人員的血汗勞動處境有「三高」(高勞動、高情緒、高流動率)與「三低」(薪資低、福利低、保障低)的現象。造成勞動條件低落最主要的原因,或許還是與台灣托育服務嚴重「市場化」有關。

許多以營利為導向的托育機構,經營者為了追求最大利潤,違法超收托兒、刻意壓低托育人員薪資等狀況時有所聞,再加上托育工作本身即為高情緒、體力勞動、高工時的工作,多重不利條件也使現場人員流動率居高不下。此外,繁瑣的表單可能排擠照顧孩子的時間、機構老闆為營利而違法超收、超長工時與不對等的超低薪資,甚至可能是被迫照單全收(恐龍)家長提出的過多、不合理的要求等,這些都是監視器無法拍到的。但是,卻足以使托育人員無法專注於工作,而提高托育風險。

公共化服務,才能讓孩子、家長與托育人員三方共好

根據實務經驗,托育服務品質相當程度取決於現場托育人員的狀況,因此在關注孩子是否有受到妥善照顧時,也應該同步關注托育人員是否有好好被對待。如何改善托育人員的處境與勞動條件,有學者認為,唯有支持增加公共化托育服務,翻轉台灣過去營利導向的模式,才有機會改變長期扭曲的勞動條件。

前年(2018)行政院發佈「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以擴大公共化托育服務為目標,同時改善托育人員勞動條件,並以此作為提升嬰幼兒照顧品質的策略。托育人員勞動條件的問題,正式成為國家政策關注的重點,是否能因國家資源的挹注有所改善,仍有待觀察。

只是對許多家長來說,即便監視器入法後,可能仍無法真正放心。我們的社會必須正視照顧商品化的問題,平等的托育關係才較可能促成,進而讓好的托育人員留任。而安全、友善的托育關係方能有助於減輕育兒女性的托育重擔,不必苦於家庭與工作無法兼顧。但目前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待努力!

(作者林綠紅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李庭欣為研究發展部專員)

相關新聞

檢視在2019年時空下,現行法令政策制度或者輿論環境,還能有多少進步的空間。一起回顧2019年台灣性別平權運動的年度重要史頁。

文章如下

@長期照顧篇

@性自主篇

@性別暴力篇

@婚姻平權篇

@跨性別篇

@單親家庭篇

@媒體識讀篇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