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女關懷】台灣女孩日誕生

by 何旻燁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據估計,直到2020年,世界上還有約一千四百二十萬名女孩將被迫和朋友及家人分開,被剝奪接受教育的機會,同時她們的生活也會因童婚而深陷危險之中。

迎接台灣女孩日遊行。Photo by 勵馨基金會

然而一個出生在巴基斯坦「史瓦特」小村莊的女孩馬拉拉,扭轉了這一切。2012年10月9日星期四,倡議女性受教權的馬拉拉從學校返家的途中,遭到回教恐怖組織塔利班以槍枝直接射擊頭部,生命一度垂危。

當時她才15歲,卻為了自己的理念而付出極大的代價。不過,馬拉拉卻奇蹟似的生還、康復,這段不平凡的歷程,讓她從巴基斯坦北部一個偏僻的山谷,進到位在紐約的聯合國大會。現年16歲的她,儼然成為全球和平抗爭的象徵,甚至是諾貝爾和平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候選者。

雖然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已有不少掌握權力的女性,如德國總理梅克爾、巴西總統羅塞夫、韓國總統朴槿惠等,但是像馬拉拉這樣被剝奪受教權的女孩並非特例,全球女孩的處境仍待改善。

首先,在一些重男輕女的國家,打從胎兒時期,女嬰就可能被性別篩選掉。到了童年時期,在許多資源有限的農村,女童則面臨和男童間受教權的不平等;比如印度一些農村,仍維持童婚的風俗,許多女童被迫在十八歲前結婚,只為了改善家中經濟。

到了青少女時期,女孩則容易面臨性騷擾與性侵害的高風險,若不小心懷孕則會造成學業中輟,或過早承擔母職責任,不利生涯發展;及至進入職場,又有透明天花板,阻礙女性升遷及同工不同酬的勞動權不平等現象。換言之,女性的權益及地位仍有待提升。

因此聯合國宣布2012年10月11日,為第一屆國際女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要求各國政府回應制訂,戮力培力與投資女孩;而勵馨早在十年前就開始推動「台灣女兒節」,2013年終於獲得行政院同意,宣布10月11日為「台灣女孩日」。

為歡慶這件深富意義的大事,勵馨特別請來歷屆Formosa女兒獎得主:陳明珠、胡依帆、賴雷娜,以及亞洲女孩人權獎入圍者施仁寶婕(蒙古)、譚斯拉(印度)、何艾(越南),還有在校同學、教會教友等大大小小的女孩們,大家不分年齡、國界,齊聚升起屬於女孩自己的粉紅旗,宣示女孩王國的誕生。

而女兒旗上的牡丹花不但是台灣客家花布,也代表台灣精神。紀惠容表示,升起這面旗子,代表女孩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更期待社會各界,都應要投資女孩、教育女孩,讓女孩內在的力量滋長。

為紀念第一個「台灣女孩日」,勵馨基金會也率先舉辦第一屆「亞洲女孩人權獎」,共有來自台灣、印度、越南、尼泊爾、菲律賓、巴基斯坦、蒙古、亞美尼亞、哈薩克等國的近百位參賽者,各個有著過人勇氣的生命經歷、超人毅力、遠大夢想。

例如第一屆「亞洲女孩人權獎」得獎者施仁寶婕,是一位是來自蒙古的青少年母親,16歲時就當上媽媽,由於曾是家暴受害者,並接受過「公主中心」的協助,所以她發現那些和她遭遇類似的狀況的青少年女生,其實可以透過許多方式獲得幫助,而她也願意將自己的經驗回饋他人。

另一位「勇氣冒險獎」得獎者林思華,八歲時就面對爸爸憂鬱症選擇結束生命的自責,(因為她是最後一眼看到爸爸的人),同時,還得面對過動的哥哥、搬遷後同學的霸凌,但她勇敢走過,並在諮商師鼓勵下,克服第一次拿麥克風唱歌大走音的窘境,現在她不只在全校同學面前,更敢在各種場合表演唱歌。
勵馨請願十年,終於有了「台灣女孩日」,除了在台北升「女孩旗」慶祝之外,同時間也在新北市、苗栗、台中、台南、屏東、台東各地,舉辦慶祝活動,希望台灣女兒們突破性別疆界、展現內在力量,成為具有勇氣、自信、活力、責任、知識等特質的女性,在各領域中,有如破繭而出的蝴蝶一般,乘著夢想起飛。

(作者為勵馨基金會倡議專員)

相關新聞

2013年度性/別新聞回顧文章如下

@長照政策

@女性創業

@婚變女性

@通姦除刑事罪

@新移民女性處境

@身障女性處境

@男性困境

@同志權益

@人身安全

@校園記事

@女性健康

@慰安婦關懷

@要孩子不要核子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