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提五大訴求盼完善數位性暴力修法工程
行政院版本送立院修法在即,民團提看見數位性暴力被害人的需求等五大訴求。
性創傷與復原之路
吳可煕、趙為及蔡佩珊母子從性創傷遭遇、復原之路等暢談多面向的生命經驗。
靜靜的傾聽就是一份溫柔的回應~訪吳可熙談性創傷
吳可煕從《灼人秘密》個人創作劇本談起,如何理解性創傷及走向復原的歷程。
復原的第一步是去看見創傷~訪趙為談設計專業訴說性暴力故事
接受現代婦女基金會邀請,趙為暢談以設計專業投入防治性暴力倡議的故事。
從 #Me Too 到 #I Am
A及梅分享她們面對過往性侵害事件的創傷復原與療癒歷程,以及燦槐解析機構內社工、心...
致每個在原生家庭傷痕累累,卻仍好好愛自己且活著的孩子們
母親放任兒子對妹妹們的身體侵犯,只因為擔心失去兒子。一起傾聽梅敘說女兒掙扎努力生...
享受?性侵?走過這段理解自我的旅程
A 開始慢慢談10年前、半年前的性創傷事件,從極度不了解自己到比較清楚了自己的一...
一起連署支持新增「親職假」,給育兒爸媽更彈性的選擇
親職假彈性化是國際趨勢,生育率在國際已是敬陪末座的台灣,該是完善修法迎頭趕上了。
後疫情時代的性別觀察~2021年度性/別新聞回顧與整理
在料峭春寒的此刻,我們精選9大議題、10篇文章,一起回顧與整理2021年度性/別...
【司法改革篇】跟騷法立法十年 昂首未來路仍長
秋嵐細數民間推動《跟蹤騷擾防制法》一波三折,10年過程曲折艱辛;如今完成立法三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