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塑化劑事件談重返廚房

by 邱俊英

還記得今年(2011)6月11日自由時報揭露塑化劑事件:「一件小兵立大功的新聞,有兩位南市衛生局臨時雇員,去年她們最先在市面上隨機抽樣問題產品,經送衛生署檢驗才引爆開來。」

之後,什麼是塑化劑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不論大街小巷人人自危,每天都在懷疑吃的、喝的是否含有塑化劑?吃了會怎樣?喝了會有什麼影響?據報導「起雲劑(Cloudy Agent),為合法的食品添加劑的一種,主要用途是安定及改良加工產品的品質,它可以使加工溶液中不同的物質產生乳化效果,同時呈現均勻懸浮的現象,增加產品的視覺品質,讓人有固形物豐富的錯覺,因此它不僅可以讓生產者減少主原料的使用,也可以使運用香料、色素調製作出來的產品,更接近純原料製造的產品。業者為了降低成本改用有毒的塑化劑DEHP,又稱為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或DOP)的化學物質, 對男性的生殖系統造成很大的影響。」

這事件引起許多媽媽恐慌地趕緊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更積極的媽媽則開始為孩子製作飲品,一時之間,造成新鮮水果供不應求。本來在家一起用餐是天經地義的事,更不用擔心被毒害的問題,但是,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加上外食方便,三餐在外,不但省時又省事。可是,再回頭檢視為什麼商人會捨棄天然的起雲劑不用而改用塑化劑,最大的原因在於成本,所謂的一分錢一分貨,設立公司最大的目的在賺錢,經理人的職責是公司利潤極大化,而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以最少的投入創造最大的利潤,塑化劑既便宜又可以得到同樣的效果,為何不用?

我們吃的食物裡只有存在塑化劑的問題嗎?其實,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裡含有許多的防腐劑、色素、農藥、食品改良劑,多到不勝枚舉。有一次爸爸因為攝護腺癌到醫院回診,醫生照例問診:「阿伯,最近按那?」

我代為回答:「阿伯身體很好(其實我是想感謝醫生把爸爸照顧得那麼好),但,心情不好(因為媽媽最近身體不太好,爸爸很擔心)。」

「小姐,我很煩惱,我一堆病人,很年輕就要死了,我不知道怎麼辦?」醫生突然這麼回答,害我不知如何應對。

Photo by Paul Keller

男性生殖系統的病變和環境荷爾蒙有關,爸爸20歲開始使用農藥,本來一直替他擔心的是他的肝,結果是生殖系統出現病變;有一天煮小黃瓜,媽媽看到就說以後不要買小黃瓜,因為媽媽曾經種小黃瓜,用藥用到她自己害怕,不想再害人,就任由小黃瓜在田裡變大黃瓜。今年農委會為了提高糧食自給率,鼓勵種植雜糧,我們家附近就有好多人種植紅豆,聽媽媽說某人用藥很節制才用了四次藥,10月下的種,到現在才2個月的時間就用四次藥,也就是兩週用一次藥,有人卻是每週用一次藥。媽媽現在年紀大無法下田種菜,菜只好用買的,這是她最難過也是最擔心的地方。

照顧孩子的健康是父母的天職,三餐的照顧是最有效又根本的方法,從餐桌重建家庭關係,不但讓家人免於吃的恐懼,更可以享受天倫之樂。要掌握一個男人必須從掌握他的胃開始,要建立與孩子的關係也必須從掌握孩子的胃開始,因為吃什麼就像什麼?西諺有一句話:「You are what you eat.」如果媽媽每天只給孩子吃便當,這樣就失去創造媽媽味道菜餚的機會與在記憶深處永遠留存的美味。

記得小的時候,我們女生在田裡工作,回家還要幫忙做家事,哥哥他們都不用做家事;上國中時,女生上家政課,男生就上工藝課,從小我們就被教導男主外、女主內這樣的觀念,甚至有「君子遠庖廚」這樣的說法,養成男生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爺心態。曾經在美國看到一個節目,在教中學生烹飪,重點在不管男女,大家的基本認知是每一個人都要有能力解決吃的問題,不過這也許是情勢所逼,因為國外在外用餐是很昂貴的。

因為塑化劑事件讓許多人重新思考「食」的安全,如何維護家人吃的安全,從食材的選購、烹飪到一家人圍在餐桌一起用餐,從餐桌開始重建家人的關係。在家共食的好處多多:

一、重建互動式的家庭關係

想像一個小孩每天下課後,到安親班寫功課,功課寫完上才藝教室,八點多坐安親班的車回到家,洗完澡,看電視、打電動,十點多上床;另外一種場景,小孩回到家,「爸媽,我回來了」,書包丟了和爸媽一起洗手做羹湯,然後,一家人在圍在餐桌,邊吃飯邊分享一天當中的所見所聞,這麼幸福、令人羨慕的畫面難道是一種苛求嗎?養成在家用餐的習慣可以維繫一家人的情感。

二、吃得健康又安全

因為大家以外食為主,讓餐廳這樣的事業更蓬勃發展,有更多人投入,競爭就更激烈,競爭激烈的結果就會重視投入的成本;再則把自己對食物的選擇權交給商人,安全就更難掌握。在家用餐食材的來源自己可以掌控、自己選擇,吃得既安心又健康。

三、支持本土產業、愛鄉又愛農

因為在家用餐,食材可以自己選擇,可以選擇支持本土小農,尤其是現代大環境極端嚴峻、氣候變動急遽,選擇支持在地生產的農畜產品,不僅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還進一步愛護自己的鄉里,提高糧食自給率。

台灣人是很健忘的,從6月沸沸揚揚的塑化劑事件,到今天已經沒人再提起了,但是「病從口入」這樣的觀念,必須不斷地被提起、被注意,食的安全必須從餐桌開始,從餐桌食材的選擇開始,讓家人吃出健康、吃出活力。

(作者為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企畫部經理)

相關新聞

延伸閱讀
@多元家庭議題

@性權議題

@性教育議題

@消除性別刻板印象議題

@食品安全與健康權益議題

@愛滋人權議題

相關新聞: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