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綠紅/教養與愛的理性選擇~從《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談起

by 林綠紅

台灣的少子女化是這幾年熱門議題,這個號稱國安危機的警報已經響了數年,但成因或解方還是眾說紛紜。

教養兒女的議題,實質上與社會平等與性別相關。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Unsplash

經濟誘因改變了富國兒女的教養方式

在討論當中,常聽到一種說法是,現在養兒育女的成本太高,以致於很多人不敢(多)生小孩。但也常聽到,年長一輩的人反應是:「我們以前薪水才多少,就可以養大你們。你們現在就不行?」或者「小孩會自己帶糧食來,生了就有錢養」之類的。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立場,似明顯可見的是有世代差異。對子女教養態度的差異,除了世代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這幾年有不少相關的論著出版,最近一本是《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以下簡稱「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從經濟學角度的教養態度分析,內容相當有意思。

近幾年出現的「直升機父母」、「虎媽」這類對於家長育兒的態度描述,前者通常是負面,描述介入或干預子女生活、教育太多,但通常子女未必有相對應的學習成就;而後者通常是正面的表述嚴管勤教且子女學業有成,意指「虎媽(父)無犬子」。作者研究發現,這類名詞的出現與最近數十年來,美國及其他富有國家的教養方式日趨嚴格有關,而背後的原因是「經濟誘因改變」。

1970與1980年代,父母親的教養方式較現在為放鬆。而1980年代之後隨著貧富不均加劇、教育投資報酬率飆升,以及育兒整體風險提高,都成為密集親職或直升機父母的推力。書中提到「父母越來越擔心小孩在校的成績表現,進而選擇採取更密集、有助於提升教育成果的教養方式來回應。所以,直接機父母的崛起可被理解為:對經濟環境的變遷所做出的理性回應」(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第二章)。富裕國家的趨勢如此,但個別國家間因著各國經濟與社會平等的情況,父母親的教養仍有所不同。

整體而言貧富差距越少、越平等的國家,放任型就會是越多父母的教養態度。Photo by Colours of Turkey on Unsplash

作者將父母親對子女的教養態度,由鬆到緊,分為四種類型:忽略、放任、威信、專斷。並且透過量化的資料分析,發現即使在同一個國家,當一個國家的所得不均的程度擴大,放任教養方式的普及度便會下降,採取威信教養的普及度增加。例如:大多數的挪威父母多為放任型教養,但是在1996年至2007年間,由於所得不均擴大,採取放任教養的父母有越來越少的趨勢;而各國之間,整體而言貧富差距越少、越平等的國家,放任型就會是越多父母的教養態度。

貧富不均是各國父母選擇放任或更密集教養的關鍵因素

作者以世界價值觀調查結果為依據,父母親對於子女「想像力、獨立、勤奮」看重程度,回推教養態度的特性上,注重子女想像力、獨立應屬放任教養,注重勤奮則較可能是威信(亦即密集教養),結果顯示「貧富不均確實是各國父母選擇更放任或更密集教養的關鍵決定因素。在所得不均程度偏低的國家(例如:德國、荷蘭,以及北歐國家),父母更強調獨立和想像力的重要性,這些價值觀與放任教養有關。在高度貧富不均的國家(例如:美國、中國、俄羅斯),多數父母親重視的是勤奮」。教養態度上對應的是威信型,採密集親職的類型(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第三章)到底為何會如此?歸根究底,仍然是對子女的愛。

常為大眾所傳頌教養成功的多是類似「虎媽」的事蹟,比較少是密集父職的故事,因而女性常背負失職母親的教養壓力。Photo by Picsea on Unsplash

在貧富差距小、較為平等的國家,通常有比較完善且均質的公共教育,教育未必是唯一往上或維持家庭社會階級的方式。對於父母親而言,子女無論日後從事什麼職業差距不大,順應子女的發展符合一般人理性的選擇。

雖然本書的作者不斷強調對於上述四種類型的教養沒有好或壞的評價,但是在性別分工明顯的社會中,密集或說威信型教養對女性而言,毋寧育兒的壓力更大。《我是一個母親,我需要柏金包!:耶魯人類學家的曼哈頓上東區臥底觀察》描繪美國曼哈頓上東區中產階級教養競爭的現況,幾乎是從如何選擇幼兒園開始,作者以「密集母職」現象(intensive mothering)稱呼如此的情況。而依社會學家雪倫.海因斯(Sharon Hayes)的定義「所謂『密集母職』,一種性別模範,迫使母親不得不將大量的時間、精力與金錢用於養育孩子」,亦即「社會期待有錢的母親應該隨時照顧到孩子的情緒,時時刻刻專注於他們的心理狀態,用一個又一個的活動,『促成孩子的智力發展』。如果妳不能全方位培養自己的孩子,任孩子自由發展,幾乎就是失職的母親」(我是一個母親,我需要柏金包,第六章)。從性別的角度去看教養子女的一事,似乎所謂的「密集親職」,比較可能是「密集母職」。當然這並不讓人意外,畢竟常為大眾所傳頌教養成功的例子,多是類似「虎媽」的事蹟,比較少是密集父職的故事。

教養的議題與社會平等與性別相關

教養的議題究其根本,仍然與社會平等與性別相關。雖然,《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從經濟學的觀點告訴我們,教養態度的選擇是為人父母者回應經濟變動與教育機會成本的理性選擇。但是,對於許多身處於以密集教養為主流,且仍深信教育是階級流動主要方式的國家,就如同我們的社會,想要讓自己的子女擁有自由自在的童年、快快樂樂的長大,而父母,特別是母親企求工作與家庭平衡,自己不因為育兒與工作而累垮,似乎就需要有逆風而行的勇氣。

當然,如果社會期待父母親的教養方式適度放鬆,不至於因為教養成本過高,而少生子女,從本書中同樣可得到答案,那就是我們需要有更平等的社會,如此似乎能讓為人父母者在經濟理性的選擇下,走向不密集教養的親職。總之,教養態度所回應的是社會現況、集體的處境,而不僅僅是個人選擇!

延伸閱讀:

了解綠紅更多的斜槓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