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壯遊人生裡的一趟趟輕旅行
by 張瓊齡
16歲離開原生家庭踏上自我追尋之路的時候,原只是想要弄清楚「我」 是誰?「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所謂的「幸福快樂人生」是什麼?
當時的我,汲汲追尋的只是自己的人生,甚至以為自己可以「遺世而獨 立」、立志一輩子從旁冷眼觀看人間百態而不沾惹塵埃,念了邊緣的哲學系之後,這樣的想法更是發展到極致。萬萬料想不到,踏入社會竟誤打誤撞進入一個到處充滿了他人、一個以「利他」為核心價值的公益團體。
一開始覺得身旁的這些人好「假」,怎麼可能做事都不是為了自己、為何看起來都那樣無私奉獻呢?
經過了幾個月的近身接觸,發覺這群物以類聚的人們,還真的沒有棉裡藏針、不是別有居心,我終於卸下心防,也樂意成為一個「眼裡不是只有自己」,隨後也願意成為一生都悠遊在公益領域的人。
作為一個以公益為畢生志業的人,碰上「公益旅行」,則又是另一場意外邂逅。
當時我在一個非營利組織擔任主管,每天埋首工作十五、六小時,也無週休二日可言,唯一擁有較完整的長假期即是農曆春節,萬分不願意只是在無聊的賀歲節目、家人扯淡中虛度,碰巧聽聞一個從前在花蓮的舊識提起,她在前一年費盡辛苦,獨自到印度垂死之家當志工三個月期間,見過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旅人志工無數,就是沒碰上另一個台灣人,她認為台灣人不是沒有愛心,應該只是取得資訊不易;再加上她在服務期間染了病,孤伶伶地一人,全靠廉價旅社裡來來去去的背包旅人照料, 備感孤寂。於是她想,如果可以透過網站流通國際服務訊息,如果可以在台灣揪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出發、彼此照料……
這女孩後來並沒有再去印度,而是前往更多其他的國家,但因為這樣的發想、發心,自2003年起,每年都有台灣人以組團的方式到垂死之家服務,甚至有時候還得提醒大家注意避開暑假志工潮,免得志工過盛。
而我從2004年初的一趟印度志工之旅後,竟然就這麼上了癮,不但每年都要來個一、兩趟,甚至到後來,為了讓自己的公益旅行可以拉長、可以更有彈性、更加隨心所欲,我在一個適當的時機點,讓自己脫離組織,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至今仍覺得真是明智之舉。
而這些自2004年以來大大小小、國外國內的「公益旅行」,在我整個以公益為志業的大旅程中,就像是 一趟趟的輕旅行,和我平日以公益為軸心的各式工作,相互呼應,互相支持,共同滋養著我整體的生命狀態。
我當然是幸運的!
志業、工作、旅行、生活總算結合在一起,人格不必分裂。
我的經驗未必可以複製,公益旅行也未必是靈藥,足以化解其他人在面臨生命抉擇關卡的難題,或者未必真的可以拯救他人的困頓。
然而公益旅行可能是一個機會,讓人在只為自己的困擾煩憂的時候,還有個空隙可以瞥見世界的豐盛與美麗。
或者,提供一些自覺愛心滿溢的人,把豐盈的善意播撒到更廣大的世界去,讓他們身邊已經被愛得很過頭的人,有機會稍稍喘上一口氣。
但即使看起來以「利他」為出發點的公益旅行,益處最終還是會回饋到自己身上,讓整個世界跟自己產生更緊密的聯結,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讓自己更加喜愛、更加自我尊重的自己。
(作者為台北市內湖社區大學「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執行長)
瀏覽更多瓊齡的文章:
- 觀星(心)之旅
- Emily被拒入境
- 從「悲慘世界」看愛的流轉
- 關乎「理想父親特質」絮語
- 2012年的「身體抗議」之旅
- 在不確定的年代,對於「退休」的重新理解
- 親愛的,請別對我說節哀順變的話
- 異域台灣.達仁鄉的醫療夢
- 最好的旅伴
- 趁著年輕去隱居
- 不用刻意想起,卻也不曾忘記
- 婚紗照
- 鬼使神差
- 該說什麼好?
- 黑暗四帖
- 找個公益的理由,為自己的下半生出走
- 該帶什麼好?
- 歐巴桑也可以公益旅行,嗎?
- 崩壞前的驚鴻一瞥
- 第一次的獨自旅行
- 孟加拉菜尾食記
- 一個公益旅行者所能做的事
- What I have learnt from this trip
- 弄曼農場,我的「龍貓森林」
- 最近的一段公益旅行戀情
- 黑蝴蝶
- 愛的見證人
- On the Road
- 帶媽媽去旅行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