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星(心)之旅

by 張瓊齡

早晚會有那麼一天,必然再也沒辦法對別人說清楚,我對於公益旅行定義到底會是什麼了。

就拿最近的這一趟來說吧!

在山西洪洞縣羊獬歷山。郭耿甫攝
在山西洪洞縣羊獬歷山。郭耿甫攝

3月19日(2013年)那天,我不過是發了一封信給廈門的朋友,告訴他們我應該可以在七、八月分挪出一段時間,幫他們把幾年前造船、搭船環遊世界的故事,跟他們正在積極投入的手工巧克力事業的品牌故事串連起來,結果對方火速來了一通電話,期盼我在6月份可以加入他們到法國拍紀錄片的行程,衝著這件事,我立刻從4月上旬切出一塊完整的時間,當下訂妥小三通的機票,以便盡早加入他們行前討論的會議。

隔日上午,一位久違了的作家朋友要到康泰基金會,購買20本他為失智症家屬所寫的照顧書《忘了》,以便手邊隨時有書可轉送,我正巧有空檔,便到康泰會會他。結果朋友忙著幫康泰基金會的80多本存書簽名,便把他帶來的一位對公益旅行有興趣的新朋友C「丟」給我,正巧我手邊帶著去年出的公益旅行書《從Me到We的旅程》要送給一位開獨立書店的友人,就在四周有點喧鬧的情況下,泛泛地跟這位初次見面卻又有點面善的新朋友C聊起我最心繫的「社會企業」,也對他翻了翻我的那本公益旅行書。

這是楊門女將吧....— 在山西洪洞縣羊獬歷山。郭耿甫攝
這是楊門女將吧….— 在山西洪洞縣羊獬歷山。郭耿甫攝

沒想到,這位新朋友隨後真的去買了這本書來看,還積極地追問我說,3月下旬到4月上旬他休假期間,能否推薦他國際志工或公益旅行的行程?我除了提供幾種可能行程,想起他對環遊世界似乎也有興趣,便告知我即將前往廈門的計畫,主要是想引介廈門這位被稱為「骨灰級」的資深旅行家給他。

山西省洪洞縣羊獬歷山接姑姑活動。郭耿甫攝
山西省洪洞縣羊獬歷山接姑姑活動。郭耿甫攝

當我在臉書張貼即將前往廈門的訊息後,一位身在北京、以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取得博士專業的哥哥(從二十出頭就相識至今的合唱團老友)忍不住對我隔空招手,適逢山西洪洞「接姑姑」民俗活動即將於農曆三月初三展開,他詢問我有無可能撥出時間北上參與,看了看行事曆,似乎只要來得及赴4月14日上午在桃園埔心演講的約就行,便毫不猶豫地把行程延長至極致。

依據過往的經驗,類似這種突如其來的旅行,我能做的,大概就是把時間、把自己挪出來就好,其他的,就放空吧!

4月1日愚人節這天,當我跟C在金門會合後,一整天的遭遇下來,這才意識到,本日的梗,莫非是和一個明星級的人物一塊兒旅行而不自知嗎?

由於我已多年不看電視,除了一季去整一次髮型才翻閱八卦雜誌之外,從來就不諳演藝圈動向,因此也就對同行的這位明星無感;正好,C的演藝觸角還沒伸展到中國大陸,我很快就意識到,接下來一週的時間,C應該可以好好地在中國當個自在的「普通人」,只要不遇到台灣人的話。原以為介紹C跟旅行家朋友認識聊過環遊世界的種種後,旅行經驗算豐富的他,接著就可以展開一個人的悠閒之旅,怎知他卻被這一小撮來自四方的奇葩們給吸引了,竟把所有的時間都跟大家一起投入連續六日的「頭腦風暴」之中了。

全村村民參與的接姑姑民俗活動。郭耿甫攝
全村村民參與的接姑姑民俗活動。郭耿甫攝

身在廈門期間,我跟博士哥哥聯繫後續的行程,意外的驚喜是,將有一位在校園民歌時代、寫過多首足以留傳後世歌曲的作詞作曲家、同時也是歌手G,會加入我們在山西的行程。這位堪稱大哥級的才子G,雖然已經退休在北京生活八年,即使在台期間,他也早就轉往其他領域發展,並非一直都在幕前,然而,他當年寫的歌,一路從我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畢業出社會後,不時仍會唱起……想到即將跟自己深愛的歌曲作者G同車、同行,一種「粉絲」心態竟油然而生,人還沒到北京,便有些雀躍起來。

我們一同到山西省五台縣豆村鎮參訪了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的佛光寺(註一)」,這個具有世界遺產等級的寺院,竟然仍保有清靜、沒被人滿為患的觀光客擠爆,實在難能可貴;隨後又前往洪洞縣參加據說從堯舜時代流傳至今的「三月三走親」民俗(註二),這活動的可親之處,在於它幾乎仍是民間自發的行動,沒有太多的官方涉入,即使主辦村前不久才遭遇水患、許多人的身家財產受損尚未恢復,人人還是為了延續這個傳統走出家門,尤其令人動容。

上歷山廟是個大考驗,幾乎是三步一回頭, 陡梯連爬帶打了半個鐘頭。郭耿甫攝
上歷山廟是個大考驗,幾乎是三步一回頭, 陡梯連爬帶打了半個鐘頭。郭耿甫攝

促成本次行程的郭耿甫博士,細心地從台灣帶來兩張G大哥的代表作CD,入夜之後在休旅車內音樂響起,將近三十年前的作品和配樂編制,聽來絲毫不覺遜色,更令同行的中國友人驚豔。似乎,在夜色裡,誰也看不清彼此,只能以聲會友、以聲相契的含蓄氛圍,更適合我們這年代被養成的人。

若要為這一趟為時將近兩週、這一南一北看似各異其趣的兩段旅行訂個主題以貫穿全程,做為一個既是參與者但同時也是旁觀者的我,只能事後諸葛地說,這是一趟觀「星」之旅,同時也是觀「心」之旅。

前一段,觀的是一顆在年輕人的圈子裡當紅、眼看著還能繼續發光發熱的今日之星;後一段,觀的是一顆曾經明亮,但如今已退隱深居簡出、天天過著小確幸日子的昨日之星。

今日之星身在江湖,卻想著另闢蹊徑,當初原只想延續冒險、壯遊世界的夢想,而轉進演藝圈;但他並無意長久活在眾目睽睽之下,一再把重要的生命元素埋在心靈的深處,而讓自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昨日之星退隱江湖,不談理想、不談夢想,只談精緻藝術、深度旅行、生活情調,成名得早、退休也早,注重心靈成長、養生與保有良好體態的他,沒意外的話,再有二、三十年的熟齡好時光指日可期。

做為今日之星的旅伴,一視同仁的背包客對待,樸食淡飯、席地而眠、冷水沖澡。

做為昨日之星的旅伴,適度提及昔日美好,發自真誠的讚嘆,隨興所至歌詠應和。

今日之星在難能可貴的假期過程中,歷經「思想風暴」的破壞與重建,把自己內心的困惑和勇氣做了一次重度又完整的重組,在集體的腦力與生命碰撞之下,建構了一個全新的生命。他似乎對於找回自己的熱血,信心大增。

昨日之星在天天都是假日的下鄉過程中,憑著藝術家的視角、一路獵取了甚多絕妙照片,說得一口好菜、家有給力阿姨配合燒出好菜、能做出頂級甜點的他,不斷用陽光暖房與獨門十道宴客大菜,誘引著饕客們的味蕾。

這一路,我眼裡觀著「星」,骨子裡則是觀著自己的「心」。看著自己因為不識今日之星,而泰然處之;看著自己因為識得昨日之星,而心猿意馬。此時,突然對於弘一法師的這首偈語,感到前所未有地領會:「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註一:佛光寺是一座位於中國山西省五台縣豆村鎮佛光村的中型寺院,是唐朝時期五臺山「十大寺」之一,正殿建於唐大中十一年(西元857年),修建者為願誠和尚。

佛光寺大殿為中國現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結構建築(僅次於五台縣的南禪寺)。由於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大地上無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因此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2009年6月26日,佛光寺連同其他五臺山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名目(取自維基百科)。

註二:洪洞走親習俗,是流傳於山西省洪洞縣、臨汾市堯都區兩縣(區)內之甘亭、吳村、辛村、龍馬、萬安五個鄉鎮的一種傳統民間習俗,涉及二十餘個村莊,穿越汾河東西兩岸,影響範圍廣。民間稱為「三月三走親」、「接姑姑迎娘娘」,與帝堯之女「娥皇、女英」及舜的婚姻關係的傳說有關。列山西省第一批、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取自百度百科)。

貫穿古今的豐厚文化課──山西洪洞三月三接姑姑民俗由於文獻欠缺,接姑姑到底有多久歷史並無法論斷,但因為源自堯舜傳說,所以當地人自認為有四千年以上。其實就算只有百年,接姑姑民俗仍然是一個文化研究的絕佳稀有題材,一個融合了歷史、社會、藝術、信仰、文學、自然……等等議題於一身的文化珍寶與淨土!

洪洞縣隸屬於臨汾,傳說堯定都於此,並曾於「羊獬」設立行宮,四處訪賢,發現了在附近「歷山」耕地的舜,宅心仁厚,便將帝位禪讓與舜,並將「娥皇」和「女英」兩個女兒都一起嫁給了舜。直至今日,羊獬與歷山一帶的民眾仍自認是堯與舜的後代,羊獬人稱堯「爺爺」,因此娥皇與女英便成了「姑姑」,不知何時開始,當地人就像咱們閩南人的媽祖一樣,開始把姑姑當作女神崇拜,四處蓋廟,在家設神壇早晚燒香拜拜,並流傳大量關於姑姑的神話傳說,羊獬歷山人迄今以親戚相稱,並且互不通婚。最具體的是每年農曆三月三,羊獬男丁放下剛到膝蓋高的麥田,扛著空鑾轎,敲鑼打鼓上歷山去姑姑夫家把姑姑接回羊獬娘家;去程回程共經歷三天三夜16個村落,這個由村民自發的民俗,當地人稱此為「三月三接姑姑」(取自 郭耿甫博士臉書資料)。

(作者為台北市內湖社區大學「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執行長)

瀏覽更多瓊齡的文章: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