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混/婚姻不是唯一的出路

by 林小混

許久不見的學長,下午來公司找我敘舊。

今天他休假,大清早載小孩上學後,就一路沿著河堤,或搭捷運、或騎YouBike,停停走走吃吃,隨性玩了大半個台北。

好聚好散。photo credit:unsplash@Padurariu Alexandru CC BY 2.0
好聚好散。photo credit:unsplash@Padurariu Alexandru CC BY 2.0

因為開始騎單車運動,高壯的學長變得清瘦,氣色更好,看上去比以前年輕。手機上秀著今天食遊的成果,陽光下的他戴著鴨舌帽,臉曬出健康的小麥色,像回到學生時代;對照我的案牘勞形,他顯得悠閒又率性。

我們聊著現在、回想從前。

學長和學姐從五專開始,就是眾所皆知的班對,畢業後一起北上打拼,攜手十幾年後,在台北結婚定居。想像一下,與另一半認識的時間幾乎超過自己年齡的一半,是多麼神奇的事!對我這個從不信仰「愛情長跑」的人來說,他倆在我心中算是樹立了一個典範,無人能及。

三年前某天,學長拿著新身分證給我看,神經特大條的我只發現照片換了,還問他幹嘛想不開把十年前的文青照換成大叔照,他受不了,直接解答:「你沒發現配偶欄變空了嗎?」

啊!這下換我驚嚇了!

不是一年前剛喜獲麟兒嗎?兩人隔了七、八年才順利生下第二胎,一女一子,組成了多數人心目中的「好」,為何卻在此時決定分手?

學長說,婚姻走到後來,已經不是他想要的樣子了;學姐一度捨不得、放不下,爭吵難免。同為女人,我很能理解學姐的掙扎,何況還有兩個幼齡的孩子呢!

沉澱一段時日,兩人還是協議分手,但沒讓小孩知情,目前仍然同住一個屋簷下,各自經濟獨立,共同撫養小孩。

然而,婚姻畢竟不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從牽手到放手,都涉及兩個家庭甚至於雙方的親朋好友。深悉這樣的潛規則,在婚姻結束前的最後一哩路,學長姐一起回到了中部老家,向雙方家人說明這個重大的決定,果然如意料中引起了不小風波,走了這麼久的感情嘎然而止,指責、難過、惋惜之聲排山倒海,還有不少共同的老朋友為聲援學姐,表態要和學長斷絕往來!

身為老朋友之一,我很心疼他倆所面對的壓力,但婚姻啊,外人永遠是局外人,我相信,他們已經努力在「留下」或「離開」之間,選擇了一個現階段最可行的方式。雖然不確定離婚後的日子是否會更好,但至少,這段關係的結束沒有第三者、也無欺瞞,而且兩人盡力共同承擔衍生的責任與後果,希望把彼此的傷害及外人的干擾降到最低。人生充滿變數,誰都無法擔保最初陪你的人,一定會是陪你走到最後的那個人,若夫妻緣份盡了,與其守著一張名不符實的結婚證書,不如選擇放手吧!

住在一起卻不在一起了,少了法律上的身份,學長和學姐的夫妻關係轉換為「室友」形式重新開始。學長告訴我,成為「室友」的兩人,可能少了情緒、期待、權利義務的干擾,漸漸能平靜地聊天、互動。

共同經歷了人生過半的風景,彼此都是無可取代的過客,只是現在起,換了另一種方式同行,成為半個家人也是朋友。這樣的關係,也許更長遠!

瀏覽更多小混文章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