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年之交系列】忘年之交要出書

by 張瓊齡

近幾個月來,接連著受邀為即將出版的一些新書寫序文或者推薦,主題內容都跟海外經驗有關。

Yvonne
Yvonne神似媽媽年輕時(見下圖)。Yvonne提供

我的自我期許是,希望自己能有那麼點讀心術,要不就是摸到作者之所以屬意我的用意,直接投其所好;要不,就是乾脆一眼看進連作者自個兒也未必意會到的深處,然後將我所見試著講清楚。

關於Yvonne這本《105號公路——泰緬邊境故事》的推薦文,我算是應作者的私心想望而寫。某次和Yvonne同台先後演講,她說我們共同認識的朋友—良恕,讀了我關於母女和解的書寫後,建議她找我。事後發現幾位推薦人裡頭就我一個女性,而跟她更為熟稔、以泰緬邊境為家的良恕竟然不在其中,我於是明白,這是一篇指定主題的寫作,並且就是以我們彼此這種不遠不近的距離切入。

Yvonne的母女關係不需要和解,但她需要有人幫她開這個口,直言說出這是關乎一種放手的愛。愛到深處是放手,不僅情侶之間,親子間,亦然。

我是這麼寫的:

泰緬邊境或許是台灣人最熟知、最多台灣人去過、得以與難民營最靠近的所在,也因此,任何要書寫關於泰緬邊境故事的人,會受到最多的檢視與必然的自我折磨。

對於Yvonne來說,這是一本很難下筆的書,卻也是一本不可能不寫的書。

要是,懂她、向來支持她、無話不談的媽媽還在,她就只要承歡膝下、絮絮叨叨,用半輩子的歲月,斷斷續續、沒頭沒腦、閒聊扯淡地說給媽媽聽聽,就好。

一場意外,奪走摯愛的媽媽,Yvonne的人生,亂了。

 

Yvonne媽媽年輕時懷抱妹妹。Yvonne提供
Yvonne媽媽年輕時懷抱妹妹。Yvonne提供

我自己跟媽媽的關係長期緊張,即使如此,也假想過萬一媽媽真要是不在了,恐怕身上還是會有某個部分永遠地隨之而去。我著實難以想像,感情濃密的母女,一旦失去了對方,個人的小世界如何能繼續運轉?

原本該是Yvonne講給媽媽的私密話語,因此只能硬生生地轉成文字符號,成為你手上、帶著溫度的這本書。

這是Yvonne流著淚、熬著夜、顫抖著雙手、停停寫寫,或許不夠滿意但終究不得不歇手的一本書,縱然,談的是泰緬邊境的工作與生活、年輕歲月的黃金十年,若不是把它當成獻給媽媽的情書,恐怕難以一鼓作氣。

Yvonne摯愛的媽媽無緣親自閱讀這本情書,但是,許許多多的媽媽們還來得及讀。

倘若,你本人也想如Yvonne般,透過遠行、透過與他人的生命交會、透過與當地人和組織一起為著原本不相干卻又相遇的生命、做點什麼都好,卻又難以跟媽媽說明白的話,那麼,念念這本書給媽媽聽吧!先不急著說服。

它源出於如同和媽媽間私密話語般的日記,定能觸碰到媽媽心頭最柔軟的地方。

倘若,你本人正好就是那個憂心忡忡的媽媽,想放手讓孩子飛,卻又放不下自己的牽掛,那麼,請讀讀這本書吧!

你將會看到一個心思纖細但堅強獨立的女孩,即使在被迫失去媽媽的呵護與關照,終究還是勇敢地邁向更廣大的世界、更勇敢地活出媽媽所不能及的生命廣度與向度。孩子遠比媽媽想像得更有勇氣、更有力量。
這曾是Yvonne活過的一段人生,就在你閱讀著的此時此刻,她早已卸下重擔,悄悄地向下一段人生走去。

在這之前好些年,從臉書,隱約知道Yvonne的母親似乎出事了,而我也從雲端開始隱隱約約感受到一股近乎沒有盡頭的悲傷。那樣的悲傷,說不出口,但如影隨形跟著Yvonne流向天涯海角,沒有著落。

基於愛,母親在任由Yvonne出走的最初早已對女兒放手;基於對母愛的回報,Yvonne終究得釋出悲傷,對悲傷放手。

若這是一本寫給媽媽的情書,這也必然是一本跟悲傷告別的書。

(作者為台北市內湖社區大學「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執行長)

瀏覽更多瓊齡的文章: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