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年之交系列】忘年之交要「示愛」
by 張瓊齡
人生下半場,如果沒機緣好好投入做社會企業的話,成為「海德瑪麗般」的人或許是我的選項。
海德瑪麗․施維姆(Heidemarie Schwermer)生於1942年,小我媽媽一歲,讀她的傳記時,不覺她是上一代,而像是同儕;即使和我的同輩在一塊兒,或與我的忘年之交們互動,也極少會像在閱讀海德瑪麗的傳記那樣,不時感到會心(見 《無窮奶奶的富足人生:不用錢買,只需交換!》)。
對我而言,她算是未曾謀面過的忘年之交吧!
海德瑪麗․施維姆創立「施與受中心」,自我的人性試煉場域
近20年,海德瑪麗以實踐不花錢過生活為人所知,之前,她在德國創立一個以交換與互助為基礎的「施與受中心」,並致力於這個中心幾年。
我所理解的「海德瑪麗」,是個腦袋清楚的人,絕非刻意特立獨行、譁眾取寵之輩;縱使就德國人而言,她或許算是個怪咖:
辭去教職在中南美洲待了一年、帶回一個有印地安血統的老公,生了兩個孩子,結束五年災難般的婚姻後,老公被驅逐出境;接著帶孩子住進藝術村四年,集體住宅式的居住模式正巧適合單親媽媽,有家的感覺,健康好轉,透過諮商治療、靜坐冥想、豐富的活動,以及在此地感受到的「大愛」,讓生活步上了軌道,整體看來過得很愜意,她該感到滿意才是,但她竟然離開好不容易得來的美好寧靜生活,卻是基於某種虛無縹緲的理由:仍胸懷著多年前對自己許下的承諾,世界還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答案卻在他方,不在桃花源中。
所謂成為「海德瑪麗」般的人,並非意指我會堅持力行不花錢(也不主動賺錢)過生活,或去搞一個無償互惠交換中心。那只是表現在外、與人與社會互動的一種形式。如果當時她能找到更理想的展現方式,我不認為海德瑪麗非那樣過生活不可。
在「施與受中心」的機制裡,她是操盤手,把極大的心神放在人際之間的互動所產生的種種實際的問題,接下來的階段,她則是往內回歸到自己身上,繼續把實驗深化。
如果說「施與受中心」是讓人們把多餘的、過剩的有形物資或無形的能力才華與人交換分享的話,在這個後續的深化實驗,海德瑪麗則是嘗試把一般人認為基本必須保有的安全底線拿掉。也就是固定住房與健康保險。
一開始她只打算試驗個一年看看。世界各國已有不少作家以各種主題做過實驗,大多數的他們只讓自己過了一年,書一旦出版實驗就告結束,海德瑪麗繼續了下來,並且沒因為這樣坐困愁城,哪兒都不能去,反而創造更多旅行的機會,包括到國外分享。
海德瑪麗持續過了20年不以金錢做交易的日子,絕不表示自我放棄或者吝嗇,而是戒掉浪費和過剩,只擁有真正需要的東西。當今強調交換與分享的協會和團體雖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她覺得絕大多數缺少了精神面和廣度。對多數人來說,交換與分享不過是日常生活中一個無關痛癢的部分,對她卻是面對現行體制的另一種真正選擇。她想表達的不是要大家都不花錢過生活,而是該看看新的方向。
(發人深省!一個德國女人沒有錢的富有人生中文版)
透過交換分享,擁有重要的生命品質
海德瑪麗說:
「對我而言,新時代已經開始了,不是因為我大規模放棄金錢,而是這個行動所產生的結果,我得以有機會隨時從事自己覺得要緊的事情。
唯一能帶領我們繼續前進的只有改變想法,積極行動,持續成長,並且找到內心的寧靜。
我認為人人都是潛在的朋友。不過我也是花了點時間才有此認知。
我的內心越堅強,越能夠接受他人的批評,人際關係也會更加穩定。
我也理解到付出與接受未必要在同一個時空中立刻圓滿。」
透過交換與分享,她擁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生命品質,也就是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沒有了金錢,嶄新的互動形式於焉產生,與人接觸變得至關重要,必須要打開「全身每一個毛孔」,才能迎接與他人的相遇。她從事過的各式各樣工作,則讓她對在社會中因為能力不足而未受到尊重的人,多了一份敏感的心。
她認為重點不在於貧窮或富裕,不幸或幸福,而是在付出與接受,創造與休息,行動與沉思之間,創造一個能讓個體活得真實、活得有意義的緊密關係。這種隸屬於一個整體的觀點,正是新時代的準則。而她認為自己使用的方法很實際,不需要集結他人共同擘畫了不起的烏托邦,個人只要放膽從日常生活做嘗試就行了。
她曾經投入全副精力運作的「施與受中心」只是整體任務的一部分,之後的不花金錢進行交換與分享,也只是其中一環;她所強調的另外一個重點是向內探尋自我,沒有了這一項,什麼事情也做不了
在漫長的過程中,她逐漸清楚對自己有益的事物會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在眼前,所以能安心放下期待。她依舊對事物有所渴望,然而願望若沒有立刻實現,也不會悵然若失,她知道不是願望不會應驗,而是時機未到。當她心懷感激,享受當下擁有的一切,內心渴望的事物,之後也大部分會實現。
感恩與愛
她體認到感恩的心是進入較高層次的關鍵,人一旦由衷擁有感恩的心,想要餽贈他人的願望也會自然升起,無需刻意。
海德瑪麗說:
「我十分清楚,唯獨大家一起努力,事情才能持續運轉。透過媒體在大眾面前曝光後,我經常看見許多人為了新的道路竭力奮鬥。世界成熟得足以接受新事物,而我們可以對此貢獻一己之力。這難道不是個禮物嗎?」
對我而言,重要的不只是交換,不是捨棄金錢不用,而是某種更偉大的東西,也就是愛。若是夠愛別人,就能看到他們的需求,並分享我的富足。
如果夠愛別人的話,就會看見對方的需求。
如果,夠愛別人的話……
這真是海德瑪麗式的體悟。
(作者現為茲摩達司社會企業執行長;曦望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專事:社企創投)
瀏覽更多瓊齡的文章:
- 【忘年之交系列】忘年之交要出運──古勒勒酒國餘生記
- 【忘年之交系列】忘年之交出師
- 【忘年之交系列】忘年之交要出逃
- 【忘年之交系列】忘年之交要出櫃
- 【忘年之交系列】忘年之交要出國
- 【忘年之交系列】忘年之交要創業
- 【忘年之交系列】忘年之交要出家
- 刺青風雨
- 一元美鈔的募款術
- 座標:香港
- 從一包人間蒸發的小麥種子說起
- 窺見創作女性們的隱匿與彰顯
- 最痛苦的問題:旅途中,讓你感動的事
- 公益壯遊人生裡的一趟趟輕旅行
- 觀星(心)之旅
- mily被拒入境
- 從「悲慘世界」看愛的流轉
- 乎「理想父親特質」絮語
- 2012年的「身體抗議」之旅
- 在不確定的年代,對於「退休」的重新理解
- 親愛的,請別對我說節哀順變的話
- 異域台灣.達仁鄉的醫療夢
- 最好的旅伴
- 趁著年輕去隱居
- 不用刻意想起,卻也不曾忘記
- 婚紗照
- 鬼使神差
- 什麼好?
- 黑暗四帖
- 找個公益的理由,為自己的下半生出走
- 該帶什麼好?
- 歐巴桑也可以公益旅行,嗎?
- 崩壞前的驚鴻一瞥
- 第一次的獨自旅行
- 孟加拉菜尾食記
- 一個公益旅行者所能做的事
- hat I have learnt from this trip
- 弄曼農場,我的「龍貓森林」
- 最近的一段公益旅行戀情
- 黑蝴蝶
- 愛的見證人
- On the Road
- 帶媽媽去旅行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