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篇】單親家庭無法教養好孩子?是標籤?還是事實?

by 周書尹

在東單(編註:台北市東區單親家庭服務中心)的實務工作現場,常常聽到單親家長會難過的和我說,因為孩子在學校表現沒有那麼好,有時聽到來自師長或是其他家長有意無意的說:「孩子是不是因為單親的緣故,疏於教養!」面對這樣的質疑,每每會刺傷單親家長的心。我們也常看到,到後來往往是孩子在安慰單親家長。

單親已是普遍現象,媒體卻多呈現負面印象(人物與單親無關)。Photo by tam wai on Unsplash

目前,中心服務的個案中,在求學階段的孩子,往往也是出生在高離婚率的時代,班上的同學中,單親的、類單親的或是父母分居的,其實比率比我們想像中的來得多。我觀察到,孩子之間通常不會因此有什麼歧視,而孩子面對單親的這個身份,也往往比在婚姻中受到挫折的父母來的健康。

單親已是普遍現象,媒體卻多呈現負面印象

即便單親成為普遍的現象,但在媒體上仍有不少標籤。社會新聞常看到不當管教或兒童受虐或疏忽的狀況,如果剛好他是單親身份,通常單親的字眼就會上了標題。「彰化傳出單親母虐童案」或是「熊抱狼其實是單親國中生」,或是「單親悲歌……」。負面新聞加上單親字眼,突顯教養問題的嚴重。但是,誰說單親的家長教養不好孩子呢?

大部分成為單親的家長,是孩子的父或母中較願意承担照顧教養責任的那一方。他們在決定取得監護權、將孩子帶在身邊照顧時,他們同時也選擇了生活中較大的責任和犠牲。

也因此,單親的家長,在當初決定的那一刻起,我相信他們是願意好好照顧孩子的。但除了資源不見得足夠之外,還要對抗那麼多的標籤,大概是單親家長始料未及的!

在中心服務的這段時間,每每看到單親父母因為外界的質疑,或是親子之間意見不一致時,單親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有時比受到婚姻創傷的單親家長來的強大。面對不真實的批評,他們反而更能持平看待自己的家庭,並且從不友善的言語中「穿過去」。但這些很少在媒體上呈現。單親家長面對媒體的負面報導,內心產生隱而不說的壓力和焦慮;我則看到一群堅強的孩子,在這些似是而非的迷思中,鼓勵他們的父母,並且比他們有創傷的父母,來得更堅強。

大部分成為單親的家長,是孩子的父或母中較願意承担照顧教養責任的那一方。(人物與單親無關)Photo by Saulius Sutkus on Unsplash

單親需要的是資源和鼓勵,而不是標籤和評價

單親家長也有親密關係情感上的需求,我們卻看到社會新聞大致上朝兩個方向報導,一個是單親媽媽因另交男友,有可能再遇人不淑,或是造成對孩子的傷害。單親爸爸如果照顧的是女兒,社會新聞中不少單爸性侵、猥褻子女的狀況。這種評價有時造成單親家長再次遇到合適的感情對象時,顯得猶豫不決,周圍的親人也受到這樣的氛圍影響,會給想要談戀愛的單親家長壓力。

在單親家庭已普遍增加的當代社會,單親家長的情感需要卻沒有被重視,也不太能被討論。單親家長一旦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似乎就會對子女造成危害?對於單親家長可能再遇到的幸福,社會上也沒有任何想像,亦或根本不關心。不可否認帶著孩子再談一次戀愛或是再進入婚姻,的確有些要慎重考慮的條件,但實務工作裏,我們也同時看到部分單親家長再次進入婚姻,過得充實快樂的生活。

我思考著,目前的社政單位,給予單親的資源不夠多,而負面的想像和框架卻太多,大多數服務對象的孩子,因著大部分的單親家長都是負責的父母,其實孩子還是平安健康的長大了。

即使到今日,能提供給單親家庭的資源仍不充足的情形下,單親的孩子在成長過程需要更懂得爭取,更懂得靠自己獨立,也要體恤自己有時不太可愛又脆弱的單親父母。回過頭想想,在媒體的報導中,可否不要把單親當成一個負面標記,忽略了單親家庭的潛能,也忽略了單親只是一個過程,單親的家長也許有一天會遇到合適的伴侶,單親的孩子也有一天會長大。單親不必然會教養不好孩子,他們需要的是資源和鼓勵,而不是標籤和評價。

(作者為台北市東區單親家庭服務中心主任)

相關新聞

👉更多2018年度性/別新聞整理與回顧

@性別暴力篇

@家庭暴力篇

@性平教育篇

@司法改革篇

@婚姻平權篇

@男性關懷篇

@新移民篇

@托育政策篇

@長期照顧篇

推薦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