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混/用才藝換鄉村微露營

by 林小混

在親子團露營的群組看到朋友轉貼一則提供家裡場地,讓大家以才藝換免費露宿的邀請,只有5帳的名額,卻一直未額滿,和平時秒殺的盛況相比,實在不尋常!想來是大家看到要秀才藝都客氣了起來。我呢,唯一的長才就是「厚臉皮」,既然都瘦荷包讓小孩學才藝了,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以竹管窺天。林小混提供

讓自家生活充滿自然風景

初春百花盛開,我們依約驅車駛進苗栗,循著線索,來到有大前院的紅磚屋。這兩天我們就要以院子裡的草地為床囉!

遊走在這屋齡近一甲子的老房子,猶如走進時光隧道。一字形的房子,中間是客廳,兩邊是房間,主人又發揮巧思,以一貫的磚造風格延伸出廚房、工作間、洗手間等其他生活空間。轉出廚房,是一條可通往前院的彎彎小石徑,這種多條通道、大門外有小門的設計,讓我們直呼有回到小時候外婆家的懷舊感,簡直是孩子們玩躲貓貓的天堂啊!

是的,第二胎還身懷六甲,屋子的主人就毅然決然從臺北南下來此買地、蓋自己的房子,起心動念也是為了孩子!

在這裡,沒有安親班、家裡也沒有電視,只有竹林、用帆布圈地形成的水池、自己挖的沙坑、結繩在龍眼樹下的盪秋千……,要玩什麼?如何讓它好玩?成了在山裡長大的孩子必備的DNA;「把家變成動物園」、「就地取材,讓生活中充滿更多自然的風景」更是這一家人編織著的夢。

浩浩盪盪撿樹枝回來升火,就地取材動手做。林小混提供

廚房外的露天天井是舊屋改造的亮點,底土剛舖、撒下種子,有打造香草園的野心;而用廢棄門板製成的廚房長桌,則是裡頭最有溫度的手作。

話說主人家小孩就讀的學校是面臨被整併危機的迷你學校,每班學生人數一隻手就數完了。老師來家庭訪問時,看到百廢待興的居所、聽主人提及改造的規劃及在地工班難找的問題,躍躍欲試。隔天,竟然就驅車帶著全班孩子及木工工具來到家裡,迷你學校的特色課程之一就是木工(課後有木工社團、寒暑假有木工營隊,全部不收費),所以小工班們操作起工具,有模有樣毫不含糊,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就完成了桌子及桌腳!還就地取材讓桌腳們穿上「竹筒」襪,是不是好有畫面及故事性?

兒時鄉間的記憶是印在心上的風景

山裡的日夜溫差超乎想像,下午浩浩盪盪在林子裡撿回的柴火,正好派上用場,升起營火、點亮燭光,我們享用充滿大地香氣的食物、啜飲以山泉水煮的咖啡,舊雨新知隨意聊,才發現我們這群被「鄉村」吸引來的露營客,共同點竟是「在中南部長大」。小時候養蒼蠅、烏龜、仙人掌、洛神花,踩水車、與農田菜園親近的經驗,都是曾經印在心上的風景;而唯一一位未曾離開臺北生活的人,則對「買一塊地當農夫」抱持希望。這些回憶或信念,或許就像一塊隱形的吸磁,成了我們在此相遇的理由。

這些美麗的地方,有一個共通的名字-偏鄉學校。林小混提供

前晚才被我們嘲笑不會叫的小公雞,隔天凌晨竟初試啼聲,隔一小時就啼,而且每次啼聲還都不同,彷彿在找出最適合自己的KEY。帳篷裡的我們,忍不住笑著醒來,難道這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啼」乎?

隔壁的阿公阿婆早起路過,來磚屋旁的竹林探看是否有雨後春筍冒出。自耕自食是他們八十年來在此生活的哲學,即便這裡已有方便的水及電,但他倆仍維持著柴燒和鑿井水的單純生活,耕田不用農藥、晾衣直接一件接一件用竹竿撐開,衣架對他們來說也多餘了。誰說「生活機能」一定要有菜市場、便利店、公車站?有山、有水、有田地、有竹林,這就是了!

聽說,幾十年前, 這個客庄小村落曾住著十多戶人家,隨著時代變遷、人口外流,而今只剩他們這戶。居民離開後,曾經風華的磚造、竹造房子逐漸傾圮毀壞,縫隙裡竄出來的嫩葉與青苔反客為主,原來屬於大地的,回歸到原有的樣子。人類生活的印記與氣味,只留待老鄰居回鄉時比手畫腳的說著這裡以前是臥房、那裡是大廳時,才依稀可尋了。

阿公阿婆就像守護著這裡的土地公婆,他們或許也很好奇,當大家都選擇離開後,鄰居這一家大小是為了什麼而來?只可惜我們不諳客語,只能用一句「食飽吂?」(客語:吃飽了嗎?)的問候及微笑,表達善意。

我們的竹作品。林小混提供

就地取材、動手做,創作和生活相結合

風吹竹林,竹子颯颯搖擺,無形的力量流動自成一種美感。說是「才藝換宿」,總要有所貢獻吧?我們砍下竹子、竹枝,小孩們幫忙拔竹葉,再用鐵絲將細竹枝們捆綁成一束,取一根竹棍與三五束竹枝緊緊纏繞,想像著可能是這樣或那樣吧,竹掃把還真的有點雛形了。試掃看看,細長又具靭性的竹枝,落葉三兩下就掃得精光!

加碼用竹片、麻繩做個風鈴,掛在門前的柱子上,竹青與磚紅的溫潤,沐浴在夕陽餘暉中,好美啊!我們再以細竹竿支撐,將只夠用來防雞出走的軟網門補強一下,做成三折的大門,還錄製了一段三折門使用示範影片送給主人。

突然覺得,家附近有一片竹林真好,裡裡外外、前前後後都能讓竹子發揮用途!早年家家戶戶不也都有竹凳、竹簾、竹蓆、竹蒸籠之類的製品嗎?若保養得宜,這樣的物件幾乎可以用上一輩子呢!

磚屋主人說得好:「不管在都市或鄉村,願意動手做的人,就能享受生活的樂趣。」自己動手、就地取材,創作和生活的結合就是那麼自然。下次我也要來開個「打掃換住宿」或「教我做木工」的趴,歡迎好手來報名喲!

小混加味散:

小孩唸的已是都會區的偏鄉小學,這次露營發現一所更迷你的小學,而且是真正的有「雞」校園喔!
磚屋主人為了給孩子更多的參與和陪伴、更細心有愛的求學環境,從臺北來到苗栗這間特色小學–苗栗三灣「大坪分校」。一班才四至八人,感情好到小孩放學捨不得離開學校;每週有跑整圈社區範圍的晨跑活動,在社區裡摘採柚子、利用各樣的自然物、學習焢窯等。

學校致力發展特色教育,課後有完全不收費用的木工社團、寒暑假木工營隊,木工課程從小一就開始,從取材到成品,完全不假他人之手。教室前排就是孩子們親手為「校雞」搭蓋的家,每人扛著在校區砍下的竹子、手工裁量、鑽洞,製作雞舍圍欄,也透過採集餵食,學習照顧與尊重生命。如果學生能對待動物如同對待家人,不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了嗎?

如果您的孩子,不論幾年級,仍還存著尋找一所教育桃花源的希望,都歡迎來電詢問或實際到校看看,相信您也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穫。

瀏覽更多小混文章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