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暴力上篇】性侵當下僵在那兒是默許?錯!那是極度恐懼的自保反應

by 邱春蘭

很多人以為,當人在遭遇性侵害這件事的時候,最直接而本能的反應應該是攻擊或逃跑,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當事人自己的問題。事實上,許多性侵害倖存者在回顧過去那一段被性侵的經驗時,他們也以為當下的自己「會」採取某些行動或者「應該要」做些甚麼,然而卻是不知所措地「僵」在那裏,任由事情發生。

指責受害者為什麼不逃跑或不反抗,是極為殘酷的無知Photo by Jennifer Regnier on Unsplash

因此,這些倖存者事後在身心受創的情況下,對於自己在過程中的「動不了」,不僅產生了許多困惑、懊惱、自責等情緒,還要面對身邊所有人(如親友、警察、律師、檢察官等)對他們的質疑、嘲弄與究責。這些無法理解的聲音,就像是一次又一次的在傷口上撒鹽,成為被害人心中永遠的痛。事實上,他們比任何人都想知道「我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我逃不掉」?

遭受生父性侵7年的她說,受害當下,僵立是為了存活下來

2018年6月出版的《十三歲後,我不再是我:從逃避到挺身,性侵受害者的創傷修復之路》一書作者山本潤,是一位日本的性侵害護理檢驗師(SANE),1974年出生,從13歲開始,遭受親生父親性侵長達7年,從那天起,她失去了自己,在經歷酗酒、強迫症、害怕親密行為等創傷經歷後,直到42歲才得以對外界述說這份心中難以磨滅的痛。

她在書中提到,當一個人遭遇危及生命的事件時,引發心理創傷,當下為了活下去,人們會立即切換大腦開關,將原始的生存策略搬出來﹐這個策略就是逃跑或攻擊。「當自己逃不掉也沒辦法對抗時,還有一個自衛方式,那就是『僵立』(freeze,站著不動)」。「『僵立』與逃跑(flight)或攻擊(fight)一樣,是動物為了生存最普遍與基本的反應。此外,採取僵立策略除了不會感到疼痛之外,也能提高倖存下來的機會。」

山本生動地描述自己當時的經驗 :「遭受性暴力的那段時間,我就像是在戰場上一樣。我緊繃著身體,腦袋不斷快速地想著,怎麼做才能逃走?怎麼做才能避免再次受傷?我的身體處於僵立狀態,腦袋快速運轉,但無論我怎麼想,腦袋都是在空轉而已,完全派不上用場。」後來她明白了,自己是因為當時恐懼的情緒過於強烈,以至於無法抵抗而產生了僵立現象。

性侵受害人的自責無所不在

在王燦槐教授所著《台灣性侵害受害者之創傷理論、內涵與服務》中提及,Koss&Harvey(1991)歸納性侵害的反應階段分為四大階段:預警期、影響期、恢復期、重整期。在影響期階段,受害者愈是自責、將性侵害事件發生歸因於自身行為與個性,對日後恢復正常生活的適應愈不容易,讓人驚訝的是,自責是無所不在的,它帶有很強的情緒,並以不同的型態呈現,自責的情感成分包含了罪惡感、羞恥感和對自己的憤怒。

我們可以看見山本潤的復原之路,從13歲一直到42歲才走了出來,一路上倍感艱辛,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也是大多數性侵害被害人共有的經驗。在筆者服務的過程中,的確有許多性侵害被害人因被當時的恐懼情緒淹沒,以至於不敢反應,或者想叫卻叫不出來,事後對於事件發生經過很多已經想不起來,或只剩下模糊的記憶。他們以為身邊的重要他人或專業人士應該能夠理解,然而得到的回應卻常常是懷疑、不解,甚至是「活該」、「自找」等帶著譴責的眼神和話語;在「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窘境下,受害者不知道如何求救,或該向誰求救,只能三緘其口,關起心門,讓自己跌入萬丈深淵而不知從何爬起。

面對性侵害事件時的反應並沒有絕對的對錯,都是大腦的生存反應。Photo by Artur Rutkowski on Unsplash

指責受害者為什麼不逃跑或不反抗,是極為殘酷的無知

其實失去控制,不是受害者的錯。性侵害是屬於一種創傷性事件,當人們遭遇此事件時,大腦會自動轉換為「生存模式」,正常的邏輯思考能力被強制停止,腎上腺素大量分泌,血液與氧氣被肌肉大量挪用,甚至影響記憶功能而造成暫時或永久性的失憶現象。因此,在經歷危及生命的重大災難或創傷事件的當下,「僵立」是可能出現的自保反應之一。因此僅按照反擊或逃跑來判斷有無性侵,甚至指責受害者為什麼不逃跑或不反抗,是極為殘酷的無知。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首先,很重要的觀念是,停止一切批判的眼光和話語!要知道,面對性侵害事件時的反應並沒有絕對的對錯,我們需要理解大腦啟動「生存模式」後所造成的結果,放下所有批判與自以為是,真誠地傾聽、同理並接納當事人的痛,他們遠比你我所預期的更敏感、脆弱,且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給予溫暖的支持。

其次,提供正確且專業的求助資訊與管道,也是一大重點。2017年起,衛生福利部已在各地設立三個性侵害被害人創傷復原中心,服務範圍遍及全省,期望能夠幫助受害者就近接受專業服務,避免他們在求助過程中一再碰壁或遭受挫折,這些都是可以多加利用的資源。

如果您或親友曾遭遇性猥褻或性侵害,且居住在北部地區(包括台北、新北、桃竹苗地區),有下列創傷反應:如對加害者仍感到生氣或害怕、不知所措、悲傷、自責、失憶、情景重現……等,鼓勵您向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性侵害創傷復原中心尋求協助,勇敢地邁向創傷復原之路。

(作者為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性侵害創傷復原中心諮商心理師)

相關新聞

👉更多2018年度性/別新聞整理與回顧

@性別暴力篇

@家庭暴力篇

@性平教育篇

@司法改革篇

@婚姻平權篇

@男性關懷篇

@單親家庭篇

@新移民篇

@托育政策篇

@長期照顧篇

推薦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