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混/我為什麼帶小孩上街頭?

by 林小混

6月25日(2017),我牽起就讀幼兒園、小二的女兒們,一起上街頭參加「看見亞泥 搶救太魯閣」遊行。

從行政院一路跟著大家喊口號、高舉「撤銷亞泥、礦業改革」的標語,最後來到凱道,合力排成臺灣的圖像。近萬人的抗議場面,這次不是在電視中看到,而是真真實實參與其中。對我,對孩子,都是第一次!

沒有人是局外人。「看見亞泥 搶救太魯閣」遊行。林小混提供

出發前我和孩子一起看了亞泥的相關報導,對於環評、採礦、齊柏林,她們似懂非懂,但是講到「亞泥礦場離幼兒園只有一圈操場的距離」、「一天炸2次山,石塊從天而降……。」她們皺起眉頭。

以前對遊行的印象是人很雜、容易爆動,甚至有點危險。但這次到了現場,多是環保或人權團體,而且有不少親子一起來,只要聽從會場人員的指揮,依照既定交通路線慢慢走,其實很安全。

夏日烈陽頗令人吃不消,小孩開始抱怨腳好痠、天氣好熱。但我們現在是在抗爭啊!哪有人抗爭是翹腳吹冷氣、吃冰的呀?

我嘗試引開她們的注意力:現場可見各色旗幟飄揚,那些平時各擁立場、各有訴求的不同團體,此時集結一起,綁著同樣的抗議布條,不揮拳頭不丟雞蛋,以平和但堅定的態度,喊出共同的聲音。

還看到一個約莫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坐在父親肩上,高舉親手畫的大海報:臺灣正在掉眼淚,因為大大的挖土機就像刀刃槍斧,破壞不留情。臺灣的旁邊畫了有好多動物,他告訴我:因為受傷的不只是農田作物,也讓許多人及動物無家可歸。

隊伍前進地很慢,出於好奇,女兒主動跟排在旁邊身穿「守護藻礁」的環保團體聊起:什麼是藻礁?為何要保護?也拿著發放的貼紙,問我什麼是同志?為什麼要畫彩虹?我想,這些經驗都會成為她們未來關懷社會、行動參與和創造改變的養份吧!

以前的我只會紙上談兵,覺得抗議現場就讓別人去衝撞好了,反正又不差我一個。但近年陸續參與淨灘、關燈活動後,我對這些議題的認知不再停留於報紙、電視或網路,而是親身第一手的所見所聞。發現孩子是跟著大人的腳步在前進的,當大人展現熱情與主動,很容易順水推舟說服孩子這件事是有意義的,反之,如果家長們只是冷漠旁觀,又該如何期待孩子能主動公民參與、關心環境?

「土地是血,山林是家!」這是太魯閣當地原住民的俗諺,有限的資源在人類短視的快速開發下,山崩、土石流、空汙、異常氣候無一不缺,我們能否從大自然的回應中得到一點反省? 如果經濟發展只是大人的事,為什麼卻要無辜的孩子承擔大人們的共業?如果這些政策攸關下一代的未來,為什麼他們不應該學習發出自己的聲音?

回家後,看著由遊行民眾星星點點排出的美麗臺灣島空拍照,感動莫名。臺灣的故事,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因為,沒有人是局外人啊!

瀏覽更多小混文章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